現代人經常性外食接踵而來,吃得重口味,過去60、70歲才會發生的慢性疾病,現在提早中年就出現。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建議民眾外食選擇要有技巧,攝取多種類、多顏色食物,注重攝取量。她提出6大健康養生飲食原則,幫助民眾吃得更健康。 |
4►攝取多種類、多顏色食物
也就是彩虹飲食,每一種蔬果顏色,代表不同植物化學素。據調查,國人日常飲食最缺乏紫色、黑色,前者富含青花素,維護眼睛健康,常見食材有紅菜根、櫻桃、茄子、紫米、葡萄等;後者富含礦物質,維持細胞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常見食材有黑木耳、香菇、牛蒡、黑豆、黑芝麻等。
5►攝取食物量要適宜
不同年齡層、工作型態,每人所需的食物量不盡相同,究竟攝取量多少才夠?衛福部推行「我的餐盤」,作為國人每日飲食指南,當中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可作為參考量。
不過,「飯跟蔬菜一樣多」有模糊地帶,黃淑惠解釋,一般男性成人一餐是一碗飯,女性是八分滿,但蔬菜量固定一碗,「飯跟菜一樣多」較適宜套用在男性身上。
另外,米飯至少應有1/3為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提高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由於國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都未達每天15公克,大腸癌罹患機率節節攀升,建議每人每天攝取膳食纖維應達25~35公克。
6►腸道養好菌
現代人飲食吃得太過精緻,使得腸道菌相不平衡,壞菌愈來愈多,常發生脹氣、便祕、腸道瘜肉,以致增加腸胃道癌病變機率,不妨從優格、原味優酪乳攝取益生菌,不宜選擇糖分過高的發酵品,反而效果不佳。
在攝取益生菌的同時,黃淑惠提醒,記得補充具可溶性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提供附著在腸道上的益生菌有充足食物,把腸道的好菌養起來。一般食材摸起來黏稠即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例如秋葵、金針菇、絲瓜、奇異果、葡萄等,就可以多多食用。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2019全台特蒐四季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