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軌跡〉危老條例為都更解套 關鍵在人地整合2

分享到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丹棠開發執行董事丁致成形容《危老條例》是一劑強心針,讓原本奄奄一息的人,再次有了跳動生機。但他也提醒,強心針劑量不宜使用過久,要適度減量。


長期以來,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協助政府或民間進行都市更新,熟稔更新單元劃定、更新事業概要規畫、權利變換、營建招商等相關程序與業務,在多件知名都更案的背後,該協會都參與其中。

大規模都更案 歷時逾10年

最具代表性的是,參與位於南京東路、敦化北路口的「台北金融中心」大樓都更案,產權所有人涵蓋15家知名金融機構和企業集團,諸如國泰人壽、兆豐銀行、元大建設、勝一化工等等,由基金會全案管理,從協助擬定更新事業計畫,到甄選建築師、營造廠進行邀標,工程總經費16億元,是當時大規模的都更案。

而自家丹棠開發也擔任實施者進行都更案,近期天津街「晶華MORI」都更案銷售完成,從投入到興建磨了13年,期間為了讓基地更為完整,一度撤回計畫案,再併入基地邊角一棟7層樓,光是都更審議過程歷時3年半,過程中又被砍容獎,「以投資報酬來看,開發商利潤10%,歷經10餘年,平均1年獲利不到1%,」

建商承接都更 能力信譽是關鍵

丁致成認為,投入時間和回報不成正比,建商願意做都更已經不多,相較買一塊素地開發,報酬還比較快回收,過去對建商賺很多的既定印象應要打破。

不過,市場上建商良莠不齊,丁致成建議,地主在選擇建商時,不妨從過去歷史推斷是否有能力承接都更案,「建商的能力和信譽是真正的關鍵,再者,專業度也絕對要夠,」蓋房子和都更是兩回事。

現在的都更氛圍不同於5、6年前,丁致成欣然樂見。都市更新是創造公共利益的公共行為,也是振興經濟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的公權力,民間的經營能力,公私合作才能讓都市更新繼續往前走,而基金會這股民間的都更能量,也將繼續協助開發者及社區地主推動都市更新。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危老+都更400萬戶老屋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