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軌跡〉日據老屋苦等改建 危老上路解套2

分享到

拙石建設、負責開發整合的陳妍伶外型嬌小,是詔安街重建案的最大推手。說起話很有條理、邏輯清晰,在危老上路短短2年多,陳妍伶個人輔導核定的危老案已有4件、整合中的則超過20件。


3大優勢 快速推動危老重建

她歸納,危老重建能快速推動有3大優勢,「該立法最大的誘因就是快,相較於都更冗長的審議制度,藉由獎勵與補助機制,讓小規模基地及有重建需求的建築物,都可以透過簡便的書面審查程序來完成重建。」

第二項優勢即是基地規模。由於危老沒有基地面積限制,許多受限面積而無法更新的基地得以解套進行重建;第三,則是所有權人最關切的容積獎勵,有別於都更獎勵在修法前須經過審議後才得知的不確定性,危老的獎勵相對明確,陳妍伶說,「以我所輔導並取得核准的案件,全數都獲得最高容獎40%。」

不過,陳妍伶指出,在整合過程中常遇到5大困難點,包含:「地主端整合不易」、「分配不均」、「時間因素」、「區域性差異」及「誘因不足」,尤其地主最常問:「我可以分多少?我出多少?」在一來一往、地主不斷測試整合方的底線時,往往就錯過重建的時機點。

時間即金錢 開發過久易轉盈為虧

「時間就是金錢,任何重建案在條件上無論如何豐厚,如果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那麼再多的利潤也會被時間稀釋掉,所以重建其實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陳妍伶以多年經驗來看,單一個案開發時程最好不要超過3年,否則恐怕將轉盈為虧。

陳妍伶指出,無論是都更或危老,目的都是要讓老舊建物順利完成改建,實現居住安全的理想,但因涉及層面相當廣觸及到許多不同利益衝突,使得民眾一般都抱持者消極的心態,無法產生共識,而有別於其他同業,為爭取住戶信任,拙石建設在舉行說明會時,就會邀請建築師、結構技師、代書到場,讓地主直接看到建商的用心。

另外,陳妍伶身段柔軟,又是「績優危老推動師」,在親切既專業的態度下,不少住戶願意將一輩子的住所交給她整合,「對於地主的態度,在協調條件的時候,只要是我們能做的條件,就說一不二。」陳妍伶說。

重建整合從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地主洪先生和母親等了30年,終於等到改建的一天,陳妍伶便是以專業態度及站在住戶立場著想取得地主信賴,讓老舊百年老屋有了改頭換面的機會。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危老+都更 400萬戶老屋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