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拉讓江之子黃能傑 東馬養殖台灣鯛開路先鋒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28日專電)拉讓江是砂拉越生命之河,湍急而下江水形成絕佳漁場,有著龍王守護傳說神祕魅力,從小在江邊打滾的大馬漁夫黃能傑憑藉台灣技職訓練與箱網養殖,成為東馬養殖台灣鯛的開路先鋒。

拉讓江(Sungai Rajang)是東馬砂拉越(Sarawak)第一大河,也是馬來西亞最長的河流,全長約563公里,沿岸居民數百年來與拉讓江相伴而生,共存共榮。黃能傑不僅是其中一分子,更是將台灣魚種推向砂拉越的第一人,讓更多的東馬人認識鮮美的台灣魚種。

位處熱帶的馬來西亞終年皆夏,拉讓江形成魚類絕佳的繁殖場域。當清晨天色微亮之際,黃能傑(Wong Neng Giek)已從江邊碼頭乘船逆流而上進入養殖場,當移工投放大批台灣魚飼料,箱網魚群搶食的活蹦亂跳健康景象,才讓這位投入水產養殖多年的砂拉越拉讓江之子如同吃下定心丸。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從小在拉讓江長大,耳濡目染之下對魚蝦養殖充滿濃厚興趣,中學畢業後無意間獲悉台灣技職體系的水產養殖領域,因此揮別無拘無束的江邊生活歲月,奔赴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學習水產養殖的專業技術。

黃能傑指出,台灣的水產養殖技術非常先進,他一路以來都與昔日的師長與同學保持密切聯繫,如同海綿般汲取最新的水產養殖技術與相關資訊,希望把台灣的技術引進有東馬砂拉越生命之河美稱的拉讓江,讓台灣好的魚類品種與品質在砂拉越綻放光芒,台灣與馬來西亞在農業技術層面有更多交流。

他受訪說:「非常感謝當年處於青春年少的年輕歲月,竟有機會赴台學習水產養殖,讓我回到大馬後有很大發揮空間,並在拉讓江開啟人生新篇章。」

黃能傑表示,台灣的箱網養殖技術獨步全球,他除養殖砂拉越當地魚種外,也親自從台灣進口魚苗,諸如台灣鯛、金目鱸、加州鱸、桂花鱸、寶石鱸等優質魚種。

他認為,大馬終年皆夏,充沛的拉讓江水川流不息,江水溫度不會忽冷忽熱,讓魚群適應不良,台灣的魚種非常適應大馬天氣,特別是從上游沖刷而下並帶有黃泥的渾濁水質,提供魚群所需要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等各種養分,這是從拉讓江裡長大的魚(野生或養殖)肉質鮮美重要關鍵。

記者走訪黃能傑位於拉讓江中上游的箱網養殖場,這裡共約20萬尾的多元魚種,每個箱網裡約2000尾到3000尾魚,除東馬當地如富貴魚(Ikan Tilapia Merah)、巴丁魚(Patin)或忘不了魚(Empurau)等魚種外,來自台灣的台灣鯛成為當地饕客最愛的熱門品嚐魚種。

黃能傑在拉讓江的箱網養殖技術受到東馬政府官員關注,多次乘船參訪人工養殖場,由於當地政府官員多半未親眼目睹台灣鯛等特有的魚種,不僅十分好奇,數度詢問「為什麼台灣的魚種可以養到這麼肥美」,鼓勵繼續引進台灣技術,引進更多魚種到大馬養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皮膚已被太陽曬得黝黑的黃能傑,無疑是台灣技職教育體系訓練下鮭魚返鄉發展水產養殖漁業的最佳縮影。(編輯:陳承功)1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