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050年氣候變遷恐成生物多樣性喪失關鍵因素

分享到

(中央社哥倫比亞卡利28日綜合外電報導)專家的評估很明確:人類是地球陸地、海洋,以及受其庇護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自己)的主要威脅。他們表示,到2050年,氣候變遷恐成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

法新社報導,在哥倫比亞卡利(Cali)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締約方大會第16次會議(COP16)今天進入第2週,這場會議目的在評估並加快實現,兩年前在加拿大商定的23個行動目標,試圖在2030年底前「遏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2/3的海洋退化

根據「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數據,由於人類的貪婪消耗,3/4的地球表面已經發生顯著改變,2/3的海洋已經退化。

從1970年到2015年,全球超過1/3的內陸濕地面積減少,其速度是森林消失速度的3倍。

IPBES最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地退化正在損害至少32億人的福祉」。

2022年在加拿大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包含23個行動目標,其中之一是2030年前使30%的退化土地、內陸水域、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

●一百萬個物種受威脅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評估,超過1/4的動植物面臨滅絕風險。

根據IPBES數據,大約100萬個物種面臨風險,授粉媒介首當其衝,正在迅速消亡。

珊瑚是另一個顯著的例子,珊瑚礁為多種生物提供了覓食和產卵場,但若世界溫度比工業化前高攝氏2度,珊瑚可能全部消失。

對聯合國而言,造成生物多樣性危機的原因有5個,全都是人類造成,包括棲地遭破壞(農業或人類基礎設施)、水等資源的過度開發、氣候變遷、污染和入侵物種的傳播。

專家表示,到2050年,氣候變遷可能成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淑琴)1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