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損失怎救? 經濟部、衛福部:最終方式為補償

分享到

聚陽董事長獨家專訪3(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陳偉婷台北21日電)台灣疫情趨緩,防護衣/隔離衣遭政府砍單,業者盼望協助,衛福部回應,先爭取海外拓銷,若外銷途徑難走,才來思考補償業者損失;經濟部表示,已啟動輔導機制,將協助產業取得外銷醫材認證。

年初爆發肺炎疫情,各國醫療物資短缺,在政府號召協助下,口罩、防護衣國家隊等隨即成軍,當時政府過度樂觀防護衣/隔離衣需求量,隨著疫情減緩,大幅調節訂單,衍生出紡織國家隊的損失,目前紡織業期盼,政府能夠適度補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物資組長蔡壽洤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協助業者,目前先幫忙爭取行銷海外機會,如果海外訂單有限,政府會針對布料損失等給予相關補償,初步傾向匡列新台幣3.2億元,但還是要先看業者實際投入成本再衡量。

然而,外銷恐怕面臨卡關,經濟部官員受訪時坦言,近期確實收到不少業者反映,醫療產品認證不同,恐怕難出口,目前就技術與法律兩大層面協助業者。

首先,透過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輔導有意外銷的業者提升技術,藉此將防護衣品質達到其他國家要求,以利取得認證、進入市場。

至於法律層面,經濟部預計7月底舉辦廠商座談會,邀請相關領域法律專家說明規範、申請流程與常見問題,也會邀請已經取得醫材產品認證,並進入海外市場的廠商分享經驗。

官員進一步說明,目前也持續透過外館協助台灣企業與當地政府或企業媒合,只要取得認證後,即可將產品出口至當地。

經濟部官員強調,政府出錢補償業者損失是最後一步,現階段仍是希望開拓外銷市場去化國內多餘產能,若真不行,才會動用經費。(編輯:潘羿菁)109072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