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7日電)台電今天提出協和電廠的「四接東移」方案。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擔憂,此案討論焦點過度集中在珊瑚,他更坦言北海岸並非珊瑚最適生長環境,反而更適合有固碳作用的大型藻類發展。
台電今天召開「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新方案」記者會,並安排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總經理王耀庭、發言人吳進忠、環保處處長溫桓正,以及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員宋克義等專家學者出席說明。
台電規劃將協和電廠4部燃油機組改為2部燃氣機組,並規劃在外木山海岸填海造陸,建設被稱為「四接」的天然氣接收站,但因外界擔憂當地珊瑚生態受衝擊,因此台電今天提出「東移方案」。
方力行提及,各界討論協和電廠與其海域生態時,常將焦點過度集中在珊瑚,他為此現象感到憂心。他坦言,其實北海岸並非是珊瑚最適生長環境,珊瑚也不是該處唯一生物,「何不把關愛眼神,放在其他適合這環境生長的生物」。
方力行也提到,他其實是台灣珊瑚礁學會的創會理事長,他一直都很愛珊瑚,但是在保護自然環境時,「不是你自己愛的東西最重要,也有其他生命需要你關懷。」
方力行說,根據海域調查結果,此處最多的生物是海藻,而藻類有固碳作用,若能以此自然條件,培育生產力高的大型海藻,就能發揮減碳效益,例如北海岸老梅綠石槽,就是以藻類聞名。
方力行也說,台灣地狹人稠,要在陸地找地方種樹減碳不易,但在海域育藻減碳,有利生態系復育,盼經濟部能透過碳封存方式,將燃碳變成碳權,不但可自用,也可開碳權給中小企業購買。
台電說明,填地方案原本規劃填海面積是18.6公頃,填方量為350萬立方公尺,這次的「東移方案」,填海面積縮小至14.5公頃,填方量減為195萬立方公尺,且經過調整,可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台電表示,協和電廠當年就是填海造陸興建,建廠後為抵擋海浪,設置人造潛堤,經過數十年發展,反成孕育並保護生態的良好人造棲地,且學者研究也發現,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是西海岸沙質地形中唯一有這麼多珊瑚生長的地方。(編輯:翟思嘉)1110707
2020-04-09 18:33:27
2020-04-09 13:34:14
2020-04-09 12:36:12
2020-04-09 12:05:11
2020-04-09 1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