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智慧循環體系・營建署打造新世代下水道

分享到

聯合國在 2015 年針對人類面臨的人權平等、經濟成長、氣候變遷、永續環境及國際合作等議題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取代「千禧年發展目標」並做為2030年前世界各國推動永續發展的指導方針。下水道與 SDGs 相關的有目標 6、11、13,透過下水道促進達成的則有目標 2、3、15;聯合國韌性城市架構與指標也將下水道納入基礎設施指標內。

對應上述SDGs相關目標,在因應氣候變遷的水災部分,台灣在雨水下水道的建設總長度達5,557.54 公里,實施率 78.45%;在環境衛生及水環境改善部分,已完成污水處理廠76座,公共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突破 350 萬戶;資源再利用部分,包括再生水供給工業用、污泥再利用也正展開;如何利用 IoT 等資通訊技術進行有效的設施管理、智慧防災、節能減碳成為永續下水道的重要課題。

►  呼應國家永續發展政策 開創下水道產業新價值

營建署自2018年起推動新世代下水道建設呼應國家永續發展政策,以智慧化進行管理,開創下水道產業新價值。

營建署為建立新世代智慧下水道循環體系,從2015年起,與地方合作辦理雨水下水道設施測量調查及空間資料建置,已建置約4,500公里的雨水下水道圖資,數位化比例達81%。從2018年起建置污水下水道智慧化雲端管理系統,介接污水處理廠即時數據監測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搭配分析輔助管理工具,協助找出污水下水道系統風險弱點,分析整合運用,做為決策輔助工具,除可解決因人口減少及老化造成人力不足且操作難度提高的問題,督促縣市政府針對弱點進行防災演練,以延長設施壽命及建置備援系統等預防性作為,因應近年來因極端氣候與天災導致的大規模災害。

►  都市總合治水 資源循環再利用

營建署近年也借鏡國外經驗,推廣「都市總合治水」策略,透過盤點都市可運用防洪、滯洪、入滲、貯留等資源,以精進智慧警戒系統及都市水情監測,並藉由數位化圖資與防災預警工作結合,增加淹水模擬的細緻性與準確性。同時採用機械化及虛擬實境技術,讓下水道施工作業更安全,避免意外災害,今年營建署辦理雨水下水道系統維護管理年度訪評作業,首次採用無人機飛行球方式進行雨水箱涵內部檢視,取代人員進入下水道,大大降低產生局限空間災害的風險。

近幾年來台灣面臨缺水危機,營建署2014年即超前部署推動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相關計畫,以公共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放流水水量穩定的特性,供應穩定且不受氣候影響的再生水給工業或科技業使用,減少民生供水壓力,並透過推動能資源循環再利用,發展污泥再利用或厭氧消化沼氣回收發電等節能減碳的重要議題,讓污水處理廠成為都市的能資源庫。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