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原生種山藥 純正口感一吃難忘

分享到

全世界山藥約有600多個品種,在台灣也有10餘種,依品種的不同,山藥外形也不同,目前市場最常見的是長條形與塊狀,不乏外來進口,。


山藥,又名薯蕷、淮山,自古就被當成養生食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提到,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西醫也證實山藥不但低脂高蛋白質,富含多種礦物質與維生素,還保有大量黏蛋白,這是一種多醣蛋白質混合物,可防止脂肪堆積,保持血管彈性,對人體保健相當有益處。

雙溪多雨水質佳 食指山藥知名產地

「基隆原生種」山藥則是百分百台灣的純正特有種。原本自然產於山區,後來移到平地栽種,適宜生長在雨水多、排水性好的土壤上。雙溪因地理位置關係,氣候受東北季風影響,日照少、溫度低,雨水連綿,外加雙溪河的水質清澈、空氣清新,如今已是孕育原生種山藥的知名地。

雙溪在地小農呂瑞弘採取有機方式種植基隆原生種山藥,他引述科學報告指出:「基隆野生山藥的營養成分全球第二,僅次於巴西山藥。」黃皮白肉、外觀細細長長,因造型特殊,如成人拇指般細小,又有「食指山藥」之稱。

這種罕見的原生種山藥,照顧上也須特別注意呵護。呂瑞弘表示,種植有機山藥,最好是種在久未開發的「素地」。自小幫忙家中農事的他,長大後離家到外地打拚,雙親辭世後返鄉,看到家裡的農田荒廢多年,正可用來種植有機山藥。

他發現,雙溪多雨有助山藥生長,但雨季發酵也容易讓作物根部腐爛,因此種植前「養地」,提早2個月在土壤施放基肥,先讓肥料腐化融入土中,讓山藥苗種下去順利茁壯。

2種有機栽植方式 收成品質重於數量

栽植時用2種方式:一種是原生種植法,包括用山藥尾端的種苗種植,以及藤莖部位的零餘子直接種入土壤,另一種是用導管法,將剖半的塑膠管傾斜放入土中,引導山藥順勢生長。

兩者皆採有機種植。在不能用農藥情形下,於根部跟葉子噴灑窄域油與蘇打粉以防治病蟲害,增加作物抵抗力,且為了避免濕度過高滋生病菌,刻意將山藥苗間距放寬,保持通風,雖然收成量比較少,但熟成的山藥品質更好。

採收時,導管法是一根導管種一株山藥,挖掘時不易損傷,但原生種植不一樣,尤其零餘子種植,為了對抗土壤的壓力往下拚命生根,挖掘時不小心就斷掉,難度特別高,必須先在旁邊挖出一條溝槽,再慢慢人工採收,不過這種栽種方式也因充分吸收土壤養分,肉質Q彈,綿密美味,食用口感特別好。

「很多人說,吃過台灣原生種山藥後,就再也回不去了。」呂瑞弘笑說,這是台灣的土地才種得出特別的口感與口味,近期,他更試用溫室栽培,希望能有更多新發現,以種植本土天然山藥為傲。

山藥皮有植物鹼,削皮時過敏體質者接觸會發癢,可事先戴手套處理,或在發癢後浸泡在溫開水中,就能減輕症狀。另外,若擔心山藥吃不完,可將其切塊冷凍,下次取出後不要退冰,直接下鍋烹調,不破壞其結構,即可保存美味與營養。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最強防疫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