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宅政策模範生 高房價下新加坡青年買房不是夢

分享到

邁向社宅之路2(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23日專電)近幾年成為亞洲財富中心的新加坡,物價節節飆升,在通貨膨脹陰影下,35歲的林映儀跟亞洲其他城市的年輕人不同,不僅沒有「望屋興嘆」,甚至還如願於今年順利購入室內坪數20坪、兩房一廳式轉售組屋。

這份幸運,來自新加坡公宅政策的美意。就在今年2月,政府調高首購族買房津貼,最高補貼新幣19萬元,相當新台幣439萬元。以林映儀購買的組屋總價新幣61萬元為例,換算成新台幣相當於房價1400萬元,其中新加坡政府給了8%,等於政府提供了約新台幣112萬元房價補貼。

即使新加坡土地多屬國有,房市交易標的為99年地上權,但在熱錢追捧下,去年轉售組屋價格上漲1成多。在房價攀升之際,林映儀得以晉身「組屋階級」,其中新加坡政府提高補助幫助很大,後續每月負擔房貸約新台幣4.2萬元,占她月薪約1/4,顯見新加坡年輕人買房壓力不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約3.5萬美元,反觀新加坡人均所得高達7.9萬美元,是台灣的2.2倍;也就是說,新加坡物價雖然比台灣高,但當地青年在政策協助下,仍負擔得起房價,買得起房。

在國際政經環境催化以及疫情推波助瀾下,3年多來新加坡在金融中心或產業蓬勃發展各方面,再度躍升為全球焦點。來自香港、歐美等人才湧入,加上疫情衝擊供應鏈,新加坡跟台北、首爾等亞洲城市一樣,房價節節攀高。

不過,飆漲的房價並未斲傷青年購屋夢想,新加坡一向擁有規劃良善的公共住宅政策,素有公宅模範生美譽,新加坡公共住宅政策核心理念,是提供民眾可以負擔的物件,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房屋所有權普及化,可以讓每一位公民與國家利害相連,也能讓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等3大族群更加緊密。

新加坡自1964年推動「居者有其屋計畫」的住房政策至今,逾8成新加坡公民居住在櫛次鱗比的組屋內,不僅形成獅城獨特的人文風景,也讓新加坡「組屋政策」成為亞洲公宅成功典範之一。

預購組屋要等3年 公積金強迫儲蓄買房無需貸款

走進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興建的展售中心,映入眼簾的是門口大大迎賓詞「A home for everyone」,裡頭有1房至3房格局,搭配精緻裝潢、時尚吊燈,與在台灣所見的預售樣品屋一樣,透過展示空間大小,讓民眾挑選適合的生活空間,吸引不少網紅拍片介紹。

單身小資族明永昌,今年終於等到人生第一間房子,一房一廳式預購組屋、室內14坪大套房格局,總價新幣12萬元,約新台幣276萬元。

有別於林映儀購入的是二手組屋,明永昌選擇預購全新組屋,類似台灣預售屋制度,不過交易對象是政府,價格自然更低,比市價少2、3成,唯一缺點是等待期要花上3到6年。不過,若不急著買房,多半新加坡人還是會選擇向HDB登記預購。

台灣年輕人若沒有「富爸爸」,光是存買房頭期款就傷透腦筋,對比明永昌無需貸款,靠自己的公積金(CPF)存款帳戶即可支付,他直言,「CPF就是逼你存錢,用來做必要花費」。

在新加坡,員工每月薪資須扣除20%繳交至公積金帳戶,雇主也要提撥17%,政府主要是透過定期儲蓄強制手段,促使青年更早圓夢買房,堪稱是新加坡公共住宅獨創機制。

家庭價值至上 求婚高喊「我們去申請房子吧」

華人社會重視家庭文化,也反映在組屋政策。明永昌觀察,新加坡人如果計畫結婚,通常第一件事就是跟HDB申請房子,而且第一次申請的新婚人士拿到組屋的機率很高,因為民眾想組織家庭,政府都會大力幫忙,自然而然地,「我們去申請房子吧」就成為新加坡獨特的求婚用語。

從台灣遠嫁新加坡的梁家瑄回憶,她跟丈夫幾年前第一次抽預購組屋就很順利抽中,花了新幣53萬元(約新台幣1224萬元)買下目前住的三房一廳式組屋,室內約27.8坪。

頭期款由丈夫的CPF加上原有的儲蓄付清,其餘款項由兩人的CPF戶頭扣除,不需另外繳錢。如今搬進新家已有3年多,梁家瑄有感而發,「成家這件事,政府的規劃真的幫助很大」。

也因為組屋資源有限,相較於已婚者,單身族購屋限制較多,不僅要年滿35歲才能買,預購地點也有所限制,因此不少單身人士都希望購屋政策能進一步放寬。

雖然住宅政策不是人人滿意,但數據顯示,新加坡住宅自有率高達9成,成果著實顯著。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房地產系教務長講座教授程天富分析,組屋政策成功的關鍵是穩定的政府及長期推動住房政策,新加坡自獨立以來,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直到現在,「居者有其屋」仍是執政黨的主要政策目標。

不過他也直言,新加坡政策較為獨特,「其他國家想複製的話不容易」。(編輯:林淑媛、潘羿菁)1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