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菜/米其林藝術論 下

分享到

日前闡述過佳士得拍賣-張丁元主席的台菜/米其林論,在思索一周後衍生出新的想法。

 

所謂台菜提升至米其林的過程,並不單指僅硬體(即排場)的提升,方需要許多軟體的再升級。

 

譬如說現今因許多青年藏家崛起,藝術家紛紛與知名品牌「跨界」合作,共同產出「藝術化」的潮流精品外,張先生還特別提點了一點,即是以「潛在藏家」能夠理解的角度,對藝術品加以解釋。

 

譬如說,台灣美術館總習慣以單一藝術家或單一流派、年代,以年表式地作展覽,解釋當時藝術家的活動與成果(即作品),但這樣制式化的形式,只是國外美術館展覽的一個「選項」罷了。

 

 

如果在這裡以去年一檔由瑞士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所策劃《賈克梅蒂和培根雙人展》中,我們便可以輕易得知,這兩位分別以雕塑、繪畫媒材著稱於世的藝術大師,對二十世紀的藝術產生了什麼樣的決定性影響。

 

而實際上早在24年前-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中,這兩位現代主義大師即已經進行過作品的對話,並進而奠定他們於藝術史的地位與價值。在這之後近1/4世紀的時間裡,市場與學術單位所做的事,僅不過是重覆地擦亮大師的光環罷了。

 

這樣的整合,在台灣的大型學術展覽中卻鮮少見到,我想這也是張先生口中,台菜於今日遲遲無法晉升至米其林的根本原因所在。

推薦閱讀

2019-12-14 10:00:00

台菜/米其林藝術論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