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院校創新思維 微學分人氣夯〔上〕

分享到

新知變化快速的同時,近年來,自主學習風潮與問題導向的追求創新思維近年來在台灣各大學校園蔓延開來,微學分課程則是其中愈來愈火紅的創新教學模式。微學分打破了學期內修畢、固定教學場域、制式教科書等時空限制條件,秉持開放精神,並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幫助學生以最快速方式學習到最新的跨領域整合知識。

世界新知變動快速 微學分測試學習需求

整體而言,各大學開設微學分的做法與認定標準不一。普遍做法是一門專題式學習課程,學生只要修課滿18到20小時即可獲得1學分;若再擴大來看,目前各大學也陸續開放不同主題的微學程,少則不用10學分,多則不用20學分,即可獲得一門微學程認證。

微學分愈來愈普遍的主因,來自於世界新知變動過於快速,大學成立新系所,或系所新開設正規課程,可能都來不及因應學習需求;再者,對學院而言,開設微學分或微學程是個試水溫的方法,一來可藉此確認這門課程的需求量,二來可藉由學生回饋,快速釐清課程內涵應增進之處。

新知變化快速的同時,近年來,自主學習風潮與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盛行於全球高等教育市場,愈來愈多大學開始降低本科系的必選修學分占比,給學生更大自主空間可彈性選擇它系或它學院課程,如此思維也正符合全球就業市場對跨領域、兀型人才的高需求。

主題規劃學程 發揮學校特色順應趨勢

以微學分課程內涵來看,通常採取主題式規畫方式,主題的選擇除了因應潮流趨勢,也會從大學本身發展特色為出發。

譬如交通大學創創工坊(Innovative Creative Technology,亦稱為ICT工坊)因本身擁有堅強的理、工學院師資,加上新竹在地的手作工業特色,而開辦許多關於機器人操作、手作相關的微學分課程。

像是「DIY OTTO機器人與嵌入式系統實作」微學分,開放給全交大學生選修,課程內涵不僅教導學生了解馬達運作原理、介紹嵌入式系統的基礎概念,並透過Arduino IDE來控制機器人動作,最後是嵌入式系統進階練習,透過2.4GHz的Wi-Fi與程式編寫來遠端控制機器人等實作。

其他面向課程,還包括「木工工作坊-可愛磨菇椅」微學分,透過木工手作蘑菇椅與製作過程,並認識木工椅機構設計;「Max MSP聲音敘事工作坊」微學分,教學生透過Max MSP軟體生產結合聲音、表演、敘事、裝置的作品,學生只需修課滿9小時,即可獲得0.5學分。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為孩子選對最佳大學》)

 

► ► 〈大學院校創新思維 微學分人氣夯〔下〕

推薦閱讀

2020-02-07 21:30:00

大學院校創新思維 微學分人氣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