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花錢像學語言 透過練習提高財商3

分享到

布萊恩兒童商學院創辦人張森凱,曾擔任外商公司財務顧問13年,有兩個學齡前的孩子。他分享父母交出支付權,孩子的財商才會真正提升,因為一旦面對「自己」的錢,孩子才會開始學習評估與規畫。


張森凱說,現代父母多半把小孩生活中需要用的一切都準備好,真正的需要大部分已被滿足,但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技巧,教導孩子學習分辨兩者的不同。

舉例,買一個普通的鉛筆袋是需要,但若是加上Hello Kitty圖像的鉛筆袋,就是想要,如果一個普通的鉛筆袋售價200元,Hello Kitty鉛筆袋是500元,中間的價差300元,就必須讓孩子的花費戶頭來支付,「孩子會從中發現,若是這次忍一下,別買這些想要的小東西,就會接近夢想的目標近一些,可以更快速達成願望。」

孩子擁有支付權 財商才會真正提升

「當父母把支付的權力交給孩子,他的財商能力才會真正的提升,因為當他面對『自己』的錢,就會開始學習評估與規畫,而不是一味索取。」

張森凱認為,此時家長可以從旁扮演提醒的角色,例如當孩子問「可以買這玩具嗎?」父母可以跟他討論,這玩具的功用、有無立即性、能不能用別的東西取代,協助孩子釐清真正的想法,經過討論,小孩或許覺得其實不買也沒關係,藉此更能體會到,為了達到更遠大的目標,「延遲享樂」是有必要的。

學會了這點,就不會像前文的小斌一樣,一旦買不到想要的東西,只會賴在地上哭鬧了。

虛擬「分享帳戶」 學會比錢更重要的事

此外,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在花費帳戶中,另開一個虛擬的「分享帳戶」,例如買一組桌遊遊戲,可以跟別的同學一起玩,或是捐款給某弱勢團體,都從這個帳戶支付。

張森凱說,分享不一定是實質金錢,也可以是服務或幫助別人,總之,設虛擬帳戶是讓學齡前小孩知道,世界上有比錢更重要的事,例如:友誼、親情、愛心等,東西不是自己擁有就好,也要考慮別人的需要,必要時作適當的分享。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6堂課教出富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