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病蟲害 花蓮有機丹參品質優 1

分享到

丹參為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野生於山坡地、路邊,適應性強,雖然種植不難,但中草藥講究的是成分,栽種的地區、土質、生長季節及採收季節不同,成分也會有所不同。


現代人著重養生,對於藥膳中有一味單方丹參,相信並不陌生。

丹參是傳統中藥材,在《神農本草經》記載,列為上品藥材,代表其不具毒性,最著名就是活血化瘀,用於心血管疾病;從現代藥理研究指出,主成分丹參酮IIA、丹參酚酸B具抗氧化與清除自由基、保護心血管等活性,在中草藥扮演重要的角色。

土壤微量元素高 利於中草藥生長

「在《台灣中藥典》明白記載,丹參是一項好的藥材,為什麼台灣卻沒有種植?」花蓮藥用保健植物生產合作社理事長紀進池提到,當初跨進種植中草藥的原因。屏東人的紀進池,出身於中藥世家,對中草產銷再熟稔不過,但對國內中草藥大量仰賴大進口,卻苦於品質無法把關,於是他興起種植中草藥的念頭,一頭栽進就是20年。

當時,為了尋找適合種植丹參的區域,紀進池離鄉來到花蓮考察土壤,發現花蓮這一塊最後淨土相當適合。他指出,花蓮地層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板塊交接,屬於菲律賓板塊的海岸山脈,地層不穩定,但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對中草藥來說,土壤中含的微量元素高,有利於中草藥生長,相對品質也比較好。

生物防治法抗病蟲害 確保有機種植

紀進池說,丹參適宜種植環境,最好處於海拔300至400公尺,土質為沙礫地,在秋天播種,隔年7、8月收成,在光照充足和溫暖濕潤的環境下,根部的產量佳且品質優良。根據研究調查,生產的丹參活性成分也比大陸進口高了許多。

目前花蓮種植丹參區域分布於光復、玉里、吉安及富里等鄉鎮,零星分布於台北、桃園和中部,而紀進池輔導農民種植面積達10甲地,提供農民相關栽培管理技術,採取生物防治法防止病蟲害,避免使用農藥及除草劑,確保有機種植。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最強防疫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