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軌跡〉借鏡日韓 改造城市容顏(上)

分享到

讓一個宅男變成暖男,有什麼好方法嗎?不妨試試改建他的房子。日本旭化成不動產RESIDENCE公司在改建住宅時,曾經看過一位50多歲的男性居民,原本住在老舊房屋裡獨來獨往、不與鄰居打招呼,改建後卻有180度的轉變,和鄰居互動頻繁,由此可見一個舒適、便利又安全的環境,足以讓人脫胎換骨。


日本早在1969年就開始實施《都市再開發法》,用意就是更新老舊的建築物,同時重視公共性,更要考量安全和防災。到2019年3月底為止,日本共實施了917件,總面積達到1,308公頃。約50年來,因應不同時期的需求,法規也持續修正,值得台灣參考。

日本都更 創造新價值、魅力與繁榮

三菱地所設計公司是三菱地所集團的核心企業,已有130年的歷史,業務內容包括新建築物的設計監造、改建翻新設計都市開發諮詢等,參與日本許多知名的都市更新案,包括東京大丸有(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地區、品川車站前等,也參與台北車站中華路地下街計畫、台北南山廣場等。

該公司負責台灣的專務執行董事大草徹也說明,日本的都市再開發事業大致可以分成2大類:第一類是多位土地持有人自行合建,稱為任意共同化事業;第二類是《都市再開發法》規定的法定再開發事業(分成第一種和第二種)。

其中之一具有公共事業的色彩,政府希望透過《都市再開發法》,在木造矮房子密集、生活環境惡化的地區,推動整體的計畫,例如整合零碎的居住用地,興建不易燃的共用建物,並整建公園、綠地、廣場、道路等公共設施,確保有效的公共空間,創造安全而舒適的都市環境。

三菱地所設計負責的都市再開發案,規模從大到小都有。以大規模的案子而言,由於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大,開發時要注意的是符合當地的特性,為此必須在行政協商時建立信任關係,並且對附近居民說明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形成共識。

如果是在車站附近區域,最近愈來愈多開發案以大眾運輸發展為導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東京 站前的大丸有地區其實很早就採用了這種方式就採用了這種方式,而且根據PPP、亦即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模式,在120公頃的區域內創造「新價值」及「魅力和繁榮。

日本都更靠住戶 更新會是改建推手

日本旭化成集團旗下的旭化成不動產RESI-DENCE歷史可以回溯到1972年,一直以來參與了許多集合住宅的改建。旭化成集合住宅重建研究所副所長大木祐悟,特別點出日本與台灣都更不同之處。他認為,日本基本上要住戶自己努力。

日本都更的實施者可以分為公辦和民辦兩類:公辦的實施者包括地方政府、UR都市再生機構和地方住宅供給公社;民辦則有更新會、更新公司和個人。依案件比率來看,民辦就占了將近8成,其中又以更新會占絕大多數,而更新會的成員規定是:土地所有權人或土地承租人5人以上共同發起,並且要取得單元內,2/3土地所有權人及土地承租人同意。

更新會是日本住宅改建的推手,但是大木說:「最難的是,把改建的重要性傳達給每一位居民」,若非自己的住居有立即性的危險或不便,一般人很難意識到改建的重要性。即使更新會辦學習會、說明會等聚會講解,日本人多半在會中默不作聲,直到旭化成到個別住戶家中拜訪、詢問需求,才聽到更多住戶的心聲。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老屋重建時機大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