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膨專題3(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0日電)綠色通膨來襲,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陽光伏特家創辦人之一的陳惠萍認為,公正轉型是所有轉型核心,政府將來開徵碳費應分配給弱勢族群,如果只是罰排碳大戶,弱勢族群沒有帶起來,轉型不會順暢。
去年10月底,陳惠萍受外交部之邀,與台灣代表團參加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活動中她看到國際社會減碳決心,也發現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是許多人談論議題,愈來愈多人認為,減碳過程需要符合公平正義。
陳惠萍指出,資本主義強調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產出,製造最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然而,這樣的作法會犧牲環境成本;如今,這沈默成本發出聲音,開始反映到商品售價,形成綠色通膨(Greenflation),淨零轉型成為公、私部門和一般大眾的「共業」,也就是說,所有人都要為此付出成本。
「公正轉型是所有轉型的核心」,陳惠萍直言,市售產品將減碳壓力變得更加昂貴,進而衝擊弱勢消費者,而政府得想辦法因應這樣的短期衝擊,「不遺漏」調適能力低的弱勢族群。
「公正轉型的兩大核心,就是社會包容和分配」,陳惠萍說,政府在綠色轉型應該扮演著「重新分配」角色,這是公正轉型關鍵,也是台灣是否能順利接軌碳中和的重要環節之一。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經濟系教授吳大任直言,綠色通膨對弱勢、低所得家庭影響頗深,這類族群所得有限,物價上漲導致支出增加之下,最理想的補貼方式就是「給他一筆現金」,讓其自由配置於食衣住行花費。
邁向淨零碳排路程中,政府不只要跟社會對話,陳惠萍建議,政府要辨識轉型過程的利害關係人,納入他們的意見,塑造共同參與,重視弱勢族群等受衝擊者的權益。
目前歐盟做法是提撥一定經費成立專責基金,提供社會弱勢或微型企業補貼,概念上同樣是「重新分配」;至於台灣規劃碳費先行,陳惠萍認為,從排碳大戶收來的費用,劃撥給弱勢者,不僅是短期可執行方案,且可視為落實公正轉型第一步。
「如果只是罰了這邊(排碳大戶),那邊(弱勢)沒有帶起來,轉型不會順暢」,陳惠萍認為,碳費的意義不是「為罰而罰」,而是要弭平弱勢者因調適能力較低而導致的轉型循環空隙,否則弱勢者「永遠是被犧牲的一群」。
陳惠萍進一步說,碳費分配僅是落實淨零精神的第一步,中長期應該從稅制改革著手,針對相關稅收統籌規劃,同時協助弱勢族群提升能源效率。這意味公正轉型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她強調,淨零碳排路徑並非口號,一旦貫徹下去,政府、社會與產業將面臨轉型陣痛期,問題在於陣痛期長或短,這是對過去仰賴高碳排化石燃料帶動經濟成長的省思,政府必須帶頭面對這項嚴肅課題。(編輯:潘羿菁、林淑媛)1110710
2020-04-09 18:33:27
2020-04-09 13:34:14
2020-04-09 12:36:12
2020-04-09 12:05:11
2020-04-09 1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