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貿新情勢 專家:企業不能再幻想左右逢源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7日電)美中經貿變化不斷,產業界關注台灣是否得選邊站,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給企業3大建議,呼籲企業經營布局上不能再幻想左右逢源,也要盤點出口市場是否過於集中等。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行「2022年當前國際經貿新情勢研討會」,李淳以「大國競爭對全球供應鏈改革之意涵」為題進行演講。

李淳指出,美國跟中國從過去的夥伴與合作結構,走向競爭跟對抗關係,目前美中雙方都在努力「買時間」,持續強化自身能力、降低對於對方的依賴,以降低未來發生衝突時的損失,預料未來幾年供應鏈混亂的局勢仍會持續。

李淳指出,美國改變供應鏈布局有2大目標,第一是要達到經濟安全自主,降低對中國依賴、降低對外的進口依賴,並解決製造能量流失的經濟弱點;第二是經濟謀略考量,近期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愈看愈像是抗中聯盟,而不只是要吸引台灣跟韓國到美國投資而已,這點也讓韓國半導體業面臨壓力。

研討會中許多人關注在美中經貿變局下,台灣是否必須選邊站。李淳指出,台灣經濟結構主要是代工製造,重點在於服務客戶。

例如,台積電有7成營收來自美國公司,剩下3成有部分中資與歐洲企業。他認為,以代工產業服務客戶的角度來看,選邊站的決定權不在於台灣,台灣要維持優勢就是繼續維持代工上的高度競爭力,對台灣比較好。

面對未來局勢變化,李淳也給企業3個建議,第一,企業經營在布局上不要再幻想一定可以左右逢源,但是不能左右逢源,也不代表會面對毀滅式的結果,而是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

第二,美國也沒有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星巴克、麥當勞還是在中國展店,美國主要是在先進科技與技術領域會開始跟中國脫鉤,企業調整布局時,大部分產業也可以走China+1模式,概念上即供應鏈不只是在中國一國。

第三,企業要盤點出口有沒有過於集中,例如部分金屬、石化產品超過7成是出口中國,就算美國要台灣選邊站,也要把中國是否制裁納入考慮,企業相關風險考量要檢視布局哪裡有脆弱點。

李淳指出,台灣經濟過去30年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就像泡在舒服的溫泉中,很遺憾未來30年沒有溫泉可泡,但台灣過去累積的經濟韌性與代工領導地位,受到全世界肯定,就是面對未來沒有溫泉世界最好的本錢,只是不要再緬懷過去歲月。

他認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跟台灣一樣都處在美中兩強間,台灣可以學習日本、韓國、印度經驗,以回應新變局。(編輯:黃國倫)1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