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如何跟進國際減碳目標前,不妨先來檢視台灣的碳排貢獻。根據統計,台灣的人均碳排( 11.51 噸)是世界均值( 4.72 噸)的 2.43 倍; 高於鄰近的日本( 9.31 噸)、新加坡( 6.84 噸)和英國( 5.82 噸)。世界排名第 19 名。顯然台灣的減碳努力必須大幅加速。
那麼,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從哪裡來?依環保署最新的「 2019 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全國有近 5 成的碳排來自工業部門( 49.46 % ),其次才是能源部門( 14.16 % ),接著是運輸部門的 13.61 % ,排名第四的是住宅部門的 11.01 % ,貢獻最少的是農業部門的 1.02 % 。
迄今,台灣一直將減碳的重點放在能源部門,將淨零轉型的落實,側重在電力製造上。單就目前發電結構來看,能源要轉型至淨零排放確實艱鉅, 2020 年,台電發購電量結構中,所有火力(燃煤、燃氣、燃油)發電的佔比達 78.5 % 。碳排第三大的運輸部門更在「油電平權」政策下停滯不前。
民間對淨零碳排的意識亦相對薄弱。根據「台灣智慧移動產業發展協會」近期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進行的民調,有「 77.5 % 的民眾完全不知道國際上有關淨零排放的資訊。」就連環保署根據現行溫管法規定,我國應在 2050 年減少碳排放至基準年( 2005 )的一半,台灣也有 75.7 % 的民眾「完全不知道」相關目標!
台灣的人均碳排是世界均值的 2 倍多, 理應積極減碳,政府對 2050 碳中和氣候目標卻態度保守,持續表示路徑評估中。於是,產業界等不及了,在國際淨零碳排的風向下,超前部署。台達電、台積電和友達等 8 家科技巨頭已宣佈,將於 6 月共組「台灣氣候聯盟」,共同承諾減碳目標,將帶領各自的供應鍊一起減碳。
聯盟首任會長將由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擔任,祕書長則由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出任,並已設定初期兩大目標為「 RE100 」和「 EV100 」,前者終極目標是 2050 年之前達成製程 100 % 使用再生態源,後者是 2030 年之前,企業自有或租賃車隊百分百電動化。
當世界 100 多國都在朝淨零碳排邁進,科技大廠亦紛紛承諾減碳目標之際,已經是減碳後段班的台灣必須加快腳步,加速邁向淨零碳排的路徑評估,否則會讓蔡英文總統的地球日宣示變成空洞的口號。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 碳排放
碳排放是指人類因為從事某件活動,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的總重量就被稱為碳排放量。在各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佔比最多,所以二氧化碳的重量是最常見的碳排放衡量標準。
# 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 1970 年代於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 1990 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
# 油電平權
「油電平權」一詞在過去一年中頻繁出現,目的是要求政府不該獨厚電動機車,給予油車和電車同樣的補助。
# 台灣氣候聯盟
政府對國際 2050 碳中和氣候目標的態度保守,但產業界等不及了;台達電、台積電、友達等 8 家 科技巨頭,決定率先在 6 月宣布共組「台灣氣候聯盟」,以實際作為帶領各自的供應鏈一起邁向低碳永續經濟,並向大眾倡議減碳。
# RE100
RE100 是由氣候組織( The Climate Group )與碳揭露計畫(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 2020 至 2050 年間達成 100 % 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出規劃。
# EV100
EV100 為氣候組織( The Climate Group ) 2017 年發起的全球倡議,目的為透過全球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及政府組織,加速交通運輸之低碳轉型,以呼應全球升溫低於 2℃ 的聯合國目標。目前已有 HP 、聯合利華、 IKEA 、百度等 20 家國際企業響應。
( ※ 以上示意圖來源自/ 維基百科 Wiki 、圖庫 Pixtastock )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