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AI成產業東風 估明年製造業產值成長6.48%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4日電)工研院看好人工智慧(AI)熱潮發酵,將成為產業東風,預估2025年經濟景氣緩步回升,整體製造業產值達新台幣25.9兆元,年增率6.48%,其中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規模將達到2.4兆元,成長率達7.5%,不過須留意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隱憂。

工研院今天舉辦2025年台灣製造業暨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指出國際需求回暖將推動台灣業者擴充產能,而綠能基建投資、廠商低碳轉型等利多因素,帶動民間投資動能增溫,加上民間消費擴張,台灣經濟將溫和成長。

根據工研院IEKCQM團隊預測,在美歐降息、AI商機催化下,2025年製造業4大業別溫和成長,依序為資訊電子年成長10.33%、金屬機械3.54%、民生工業3.53%、化學工業2.42%,不過區域衝突升級、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步伐不一,以及中國產能過剩、氣候變遷加劇等變數,將使全球經濟不確定增加,後續發展需審慎留意。

工研院指出,2024年是全球選舉年,隨著各國選舉陸續結束,政權交替,各國貿易、匯率及關稅政策將重塑,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之下,各國新政府政策將影響全球經濟貿易、安全和科技格局。

製造業各大業中,以資訊電子成長率最為突出,AI扮演著關鍵角色。工研院表示,AI效應依序由雲端、企業與Edge端逐漸發酵,並帶動台灣電子零組件產值的提升。

工研院進一步指出,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廠商數量為數眾多,且擁有堅實的基礎與科技研發實力,加上供應鏈分流、在地生產等全球局勢,均有利台灣產業,如今「萬事俱備、東風來臨」,台灣電子零組件將以2024為根基,2025再現優勢。

工研院表示,2024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全年產值達2.24兆元,成長率5.4%,2025年將持續脫離谷底,以產值規模2.36兆元、成長率5.1%為低標,並挑戰7.50%的成長率。

外界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由作風激進的川普當選,加劇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工研院認為,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加速,現階段仍以去中化為核心思維,但全球局勢的改變,不排除升級成美國化。

工研院分析,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兩岸以外的產能建置仍在初期階段,雖勢在必行,但在無法確保訂單量及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目前多數廠商產能規劃偏向保守,若美國新政強化去中化,提升客戶對供應鏈海外工廠訂單的支持,供應鏈海外擴廠規模與速度會加速。

工研院說明,現階段全球供應鏈的轉變以去中化為核心思維,以Apple供應鏈為例,雖然在中國數量比重從2019年至2023年共下降7個百分點,但美國在相同時期,只增加1個百分點,顯見實際受惠供應鏈移轉的國家以東南亞與印度為主;若去中化升級成美國化,將讓供應鏈開啟對美國投資的評估。

工研院認為,未來不論是從關稅或客戶期待的角度,都會加重供應鏈美國化的壓力。拉長時間來看,美國生產的比重將會逐步提高。(編輯:潘羿菁)1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