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提振碳市場 解鎖碳農業是契機

分享到

(中央社紐約11日綜合外電報導)碳農業指的是透過多種方法,將大氣中的碳儲存於土壤和植物中,或減少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碳農業將可為自願性碳市場開闢更多優質的碳抵換額度。

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即俗稱的碳權)是指允許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包括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在內一些財經新聞網指出,截至2022年,在自願性碳市場(VCM)17億個額度單位裡,農業碳信用額僅佔1%。

專家指出,土壤是良好的天然「碳匯」(二氧化碳儲存庫),藉植物生長與光合作用吸附二氧化碳進入植物體形成有機質,再藉由將植物埋入土中把這些有機質沈積於土壤裡,成為「腐殖質」。

碳農業(carbon farming,也稱種碳)就是用特定的農法和土壤管理方式,讓這個腐殖質(有機質)持續封存於地底下,只要不接觸空氣就能達成碳封存效果。

碳市場圈預估,到2050年時碳農業有望每年產出137億個碳信用額度,包括減排專案所產出及除碳專案所產出這兩類。前者泛指的是從肥料、燃料等面向減少碳排,後者指經種碳直接移除二氧化碳所產出的更優質額度。

農業目前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佔8.5%,精進碳農業將有助讓農業的全球碳排佔比進一步下降。

然而碳農業雖有巨大潛力,但目前存在缺乏標準和規範、測量方式不一等難題。要生成有效的碳信用額度,土壤碳需經量測、報告和獨立第三方認證,這三個步驟統稱MRV程序。目前農業、食品企業及一些新興企業正在開發提高土壤碳封存的可信技術盼提升規模。(譯者:陳亦偉)1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