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盼活絡碳交易 祭優惠促企業跟進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2日專電)印尼2023年9月推出碳交易平台,由印尼證交所(IDX)負責營運,截至5月逾57萬公噸碳權交易量,交易並不熱絡。證交所總經理伊曼解釋,印尼碳交所交易量已優於亞洲其他國家,未來若實施碳稅政策及開放外資,交易會更熱絡。

由印尼金融服務監理局(OJK)監管的碳權交易所(IDX Carbon),去年9月在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見證下風光啟動,並喊出印尼碳交易的潛在價值,預估高達3000兆印尼盾的響亮口號。

據規定,印尼再生能源和減碳活動的業者,可藉由碳權交易平台出售碳權,燃煤電廠和業者則可購買碳權。

佐科威當時說,碳交易是印尼為應對氣候變遷所做的真正貢獻,並強調交易收入將重新投放在環境保護以減少碳排。印尼媒體也指出,印尼貢獻全球碳信用額度75%至80%,碳交易可為印尼國民經濟貢獻逾1500億美元。

不過,相較於佐科威對碳交易的信心十足,以及光鮮亮麗的推估數字,印尼碳交所啟動後的幾個月,交易量都顯得相當黯淡。

印尼碳交所成立後交易並不熱絡,更曾出現連續多日都沒有任何交易,碳價也一直維持不變,像是5月底有數日都是每公噸5萬8800印尼盾(約新台幣119元),顯示交易不活躍。

證交所總經理伊曼(Iman Rachman)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碳交所啟用超過半年,碳權總交易量達到57萬2000公噸,現正負責管理2個國有企業的能源項目,截至4月底,共有57家私人企業投入交易。

根據法規,目前印尼只對燃煤電廠設碳排總量管制,在第一階段讓這類電廠獲得排放配額,若超標就得強制參與碳交易市場,因此電力公司將是交易主力,其他業者則是自願參與。

伊曼坦言,目前的交易量尚未能充分發揮印尼碳市場的潛力,但強調,「若和亞洲其他近年剛成立的碳交易所相比,這樣的交易量算是相當不錯」。

伊曼進一步解釋,印尼碳交所目前僅允許印尼國內企業或商業實體買賣,尚未開放外資參與,所以吸引力較小,另一原因是印尼尚未實施碳稅,因此碳交易仍以自願性為主,與股票相比,碳權交易量顯得相對少。若政府未來推出國際交易相關法規,就能讓更多外資和國際企業加入碳交易市場。

印尼政府最初計劃於2022年4月開始對燃煤發電行業徵收碳稅,但不斷延後。經濟事務協調部長艾朗嘉(Airlangga Hartarto)曾說,碳稅將在2025年實施。

伊曼對中央社說:「可持續發展將是每間公司都要關注的趨勢,進出口業者也須考量(永續議題),而這都會鼓勵企業成為碳交易買家,因能藉此領先競爭對手。」

為鼓勵印尼企業加入碳交易市場,伊曼表示,碳交所陸續提出多項獎勵,像是非上市公司也能投入交易、今年9月前註冊都不須繳交開戶費用、免年費,以及若沒有交易也不會產生任何費用等。

不過,碳權交易近年常被控淪為企業「漂綠」工具,遭批評對達到淨零排放沒有任何實質幫助。所謂「漂綠」是指公司、政府或組織以行為或行動宣示對環保付出,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只是在宣傳環保。

伊曼指出,碳權並非站在綠色永續的對立面,「當碳權需求增加,而帶動碳價上漲時,就會對僅靠購買碳權而非自行減碳的企業造成財務上的打擊,因此這將鼓勵企業投資在減碳上」。

他說:「部分國際氣候組織支持企業購買高品質碳權。因此,我們必須確保交易的碳權擁有高質量。」並呼籲,在鼓勵企業自行減碳的同時,也應該支持碳交易。

伊曼透露,除了當前的再生能源,當局正計畫未來還要納入自然碳匯的碳權商品,鑒於印尼擁有大面積的森林,仍有許多發展空間,因此他對碳交所未來交易十分期待也信心十足。(編輯:張芷瑄/韋樞)1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