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4日電)穩定供電在強震救災時更顯重要,昨天花蓮地震發生瞬間,電力系統一度逼近低頻卸載邊緣,所幸儲能、綠能、電網支撐,讓台灣民眾免於陷入天災停電複合式災難。
統計台電2020到2023年對電網投資達新台幣3000億元,緊急時刻見效,成功避免機組連鎖跳脫。
花蓮強震後,各界關注這次為何沒有發生大規模停電,其中,電網投資、儲能建置、綠能發展三者,是災後仍能維持供電韌性關鍵。
台電表示,地震發生瞬間,機組一度跳脫達320萬瓩,也就是6部中型機組的量,電力系統頻率瞬間降至59.46Hz,當下將抽蓄機組解聯3台,減少用電;但同時間電池儲能系統瞬間放電提供約51萬瓩,讓系統頻率回升至59.5Hz,避免用戶因低頻卸載導致限電。
台電中央調度中心隨即下指令,讓水力、火力機組升載,並調整抽蓄機組發電模式,運轉共6台、約128萬瓩,另太陽光電發電量如預期逐漸上升,於早上8時10分後,維持電力系統60Hz穩定運轉。
此時,電池儲能系統則回復為小範圍充、放電調頻輔助服務的功能。
台電指出,因應光電廠發電量大量成長,以布建電池儲能及快速反應的天然氣機組,並搭配新型態抽蓄水力機組抽水運轉模式,除可因應緊急狀況時提供電力調度彈性,亦能有效提升電網韌性。
此外,電網投資功不可沒,根據台電資料,2020年至2023年台電購建固定資產有關輸配電計畫投資達3001億元,在昨天一度逼近低頻卸載邊緣時,發揮避免連鎖反應效果,讓其他機組不至於跟著跳脫,光是今年投資更達1187億元。(編輯:黃國倫)11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