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選書|接納生活中的不確定

分享到

用長線思維看人生

 

我一直覺得投資跟我沒有關係,我總想著有一天可以做出點什麼東西,發個大財,然後再去考慮投資和理財。然而現實給了我一次沉重的打擊。Bill Gates(比爾.蓋茨)二十歲的時候就創辦了微軟。Jobs(賈伯斯)在二十一歲就創辦了蘋果公司。而二十一歲的我走了一段彎路,剛剛大學畢業。我當時也不知道他們兩個都是先退學後創業的。我沒有膽量退學,懵懂地進入社會,一點點摸爬滾打,到了二十九歲才開了第一家公司,但是到了今天也沒成就什麼事業。

 

過了二十一歲以後,我一直用Craig Newmark(克雷格.紐馬克)的故事激勵自己。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人曾經在美國的論壇問,矽谷有無數少年成名的故事,Gates啊,Jobs 啊,還有Zuckerberg(祖克柏)等等,有沒有年紀比較大的人創業成功的例子。那個人說,他已經三十多歲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勇氣去創業。當時Craig Newmark就留言說,他是四十二歲才創業的,做了一個網站叫做Craigslist(克雷格列表)。知道Craigslist的可能不多,它是全球分類廣告網站的鼻祖,五八同城、百姓網都是學它的。Craigslist至今沒上市,所以也沒法說它市值有多高,不過年收入至少超過十億美元吧。還有很多流行的APP其實很大程度上脫胎於Craigslist,比如Airbnb(愛彼迎)最早的用戶都是從Craigslist來的。

 

然而,這樣的激勵作用越來越小了,因為我已經四十多歲了。如果再過幾年,我估計只能用姜子牙八十歲出仕來安慰自己了。

 

去年我經歷了人生中比較大的波折,開始反思這一切,也開始投資。我沒有看啥書,也沒有學啥課程,直接買了一堆基金和股票。我不知道怎麼買股票,就胡亂買,看同事、朋友買啥就買啥。到現在為止掙了一點點,個股上也有虧損的。整體上講,我發現我不適合做交易員,我不喜歡時時刻刻地盯盤。我經常會忘記盯盤,偶爾做了幾次T(做差價的意思),也是敗多勝少。但是,總的來說我還是賺了。

 

凡是做短線的,我都很難做好。我覺得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我的性格不適合做短線。我沒有那麼渴望賺錢,無法看著K線圖傻樂。我只適合做長線。我只適合去買那些我篤信它們是好股票,只是被暫時低估而已的股票。一旦買了下來忘掉漲跌,這些股票最後總是會給我帶來驚喜。

 

我覺得這也是人生的問題。性格決定命運。我當然羡慕Gates,但我顯然不是那種少年成名的英雄。唉,這不是廢話嘛,我早就不是一個少年了。我想一個人大器晚成,也許都是被逼的,誰不想少年成名呢?我也許不能大器晚成,但是我但凡能做出來點東西,也只能被叫做大器晚成了。也許從四十多歲才開始培養長線思維確實有點晚。但是,六十歲才有收穫,也比六十歲還沒有收穫要強。

 

我們都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我高中同學裡面居然有一個人死在了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他在另外一個城市上大學,出了一場車禍。我雖然有糖尿病、高血壓,但居然挺到了四十多歲。我小時候生活在農場裡。我媽和很多阿姨一起幹農活。我們小時候,都不知道阿姨叔叔叫啥名字,只知道這是誰的媽媽、誰的爸爸。我小時候,就有一些叔叔阿姨去世了,有些人才五十歲不到。

 

前兩天農場三十多個阿姨大聚會,我媽也去了,她們在一個飯店吃完飯走在大街上,正好跟我遇上,我跟她們打了一個招呼。很快就有阿姨認出了我,一堆阿姨問我還認不認得她們。有幾個我還想得起來,比如我們韓學霸的媽媽,畢竟韓學霸從小學到高中都跟我一個學校。有些我就想不太起來了。晚上回到家裡,我跟我媽聊天,我說:「科技就是進步了,你們也看得出來。你看當年農場的叔叔阿姨,有些人五十歲不到就去世了。但是那一撥沒有去世的人,現在大多數都活得很好,都六、七十歲了。」我媽也說,可不是嘛,那個年頭,得個癌症就必死,現在很多叔叔阿姨都得過癌症,治好了都好多年了。

 

這個世界在慢慢地發生變化,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活得更長。我們的思維也需要改變。我父母那一代人退休就基本上靠退休金了。而我這一代,至少從我的角度考慮,如果退休了沒有得老年性癡呆的話,可以繼續投資,也可以繼續寫代碼,還可以繼續寫文章。人生也許退休了才剛剛開始。

 

我的論壇OurCoders.com每年都有人問,三十歲了,或者四十歲了,開始學習程式設計、移民、轉行、投資可以嗎?其實答案當然是都可以。為啥不可以?我從二十一歲到三十九歲都完全靠寫代碼維生(包括創業也是寫代碼),這兩年,我基本上靠寫文章維生(包括技術諮詢),也許過幾年,我主要的謀生手段就會是做影片。從技能的角度來說,我一向都是長線思維,一種技能如果能用五年到十年,花個一年半載學習怎麼會虧呢?

 

但是人生不僅要學技能,也要學習如何投資,如何理財,這些是我這兩年才開始學的。有些人會覺得你都玩了一年股票就賺了那麼點錢,值得嗎?或者說你學得是不是太慢了?我自己感覺很好,才一年就賺了這麼多,我不能一直投資到六十歲、九十歲嗎?從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時間來看,我能賺多少啊!

 

現在慢不代表永遠慢,如果盈利是可以積累的,那麼慢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我不想要幾秒鐘賺幾十萬元的那種快,我沒有那個投資能力,也沒有那個心理承受能力,我只想要每年都能賺十%的那種慢慢積累的感覺……

 

嗯,今年做到了,就看我能不能一直保持一種穩健的、慢慢積累的態勢了。這世界上有用的東西太多了,要是我們只在從小學到大學這期間學習,我們能學到多少呢?好在從二十歲到九十歲這七十年,從來沒有人禁止我們慢慢地學點什麼,慢慢地變成什麼人。

 

是的,我還前途無量,我還沒到八十歲呢……

 

掌握「學習曲線」,享受終身學習


什麼叫做「學習曲線」?橫軸是時間,縱軸是能力。我相信我們在校期間和工作的第一年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但是我見到的很多人工作一年、十年、二十年是完全一樣的。我認為終身學習的人的學習曲線應該是沒有盡頭的。

 

有人在論壇上問,現在矽谷都在宣揚二、三十歲創業成功、成為明星的例子,有沒有人能夠舉一個四、五十歲成功的例子。有個人回覆:「我在四十二歲創辦了Craigslist。」(Craigslist是分類廣告網站的鼻祖。)我當時就蒙了,我還不到四十歲,我的人生才剛開始啊。

 

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都可以觀察,我認為在任何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終身學習者只占一%。我的結論是,如果你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你就可以在任何一個領域裡秒殺你的同儕。終身學習者是沒有極限的。

 

我的另一個觀察分析結果是,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的學習方法是階段性的,就是學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再學一會兒。我們傳統教育和我們推崇的人,通常是意志力非常堅定的人。比如說我們要考試了,在一個星期之內從完全不懂到能夠考試,那麼我們的學習曲線將會非常陡峭。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示範。大多數認為自己不聰明的人都在用一種錯誤的方法去學習。我經常遇到一些非常神奇的初學者,有人說「這本iOS書我看了三天還沒有看完」,我想問這本書是三天能學會的嗎?這就好比你去爬珠穆朗瑪峰掉下來了,然後你說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其實,為什麼要這樣爬山呢?我一直跟大家強調不要著急,為什麼?因為一著急你就會開始做錯誤的東西。一開始你以為你是神,可以在一個星期內,甚至三天內學會一個非常難的東西。一旦你做不到,你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了。我覺得正是這樣的原因,大家總以為自己不夠厲害。

 

我覺得有了正確的方法以後,大多數人都可以攻克這個問題。我經常和很多人說,剛進入一個專案的時候,學習曲線要平,可怕的平。比如像我這樣一個人,一次要走三萬步的話,大家可能就會在急診室看到我。那我第一次的目標是怎麼定的呢?第一次我就背了個包,帶了很多的補給,不知疲倦地從早上走到晚上,後來我算了一下,我走了六十七公里。我從來不知道我能走六十七公里。那麼第二天我想既然第一天我走了六十七公里,那我今天可不可以走八公里呢?有一次我為了見一個朋友,跨了個江,走了十五、六公里,我覺得自己太厲害了,後來就一發不可收。

 

我覺得學習曲線一開始可以比較平,但是當你對一個東西了解了以後,到後面就是一個加速的過程。會學習的人在一開始都是非常慢的,之後再給自己設定基準,給予自己正回饋的空間,並且永遠不會把自己控制得太狠,讓自己一下子崩潰。

 

|4.0 選書|三十分鐘原則和不爭論原則

 

《鬆弛感:拼命太累,躺平太廢,容許不確定,才有小確幸》

作者:郝培強

本文由 時報悅讀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