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資金是否回流,藍綠各說各話,這當然是為了總統大選展在數字上攻防,但不論這些錢到底有無匯回,政府明年擴大內需、增加公共建設的投資,早已箭在弦上、勢在必行,要為明年經濟成長力道再添柴火。
受惠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轉單效應,台灣今年的出口持續增加,景氣好轉,不過,中美可能在近期簽訂協議,貿易戰逐漸降溫,許多人開始擔心,原本生產基地轉移的紅利會跟著消失。其實,將資金和企業撤回美國,是川普總統的政策方向,就算這一波中美貿易戰熄火,仍無法阻擋整個大趨勢發展,即便是川普總統爭取連任失利,新選出的總統也不會與「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民心相背離。
但這中間仍充滿一些無法確定的因素,像是中美貿易達成協議的時程與內容,英國脫歐紛擾,以及日韓貿易紛爭不見停歇。所以,如何擴大內需、帶動民間投資,才是維持經濟成長的穩定動力。
先看政府部分,2020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為2 .1兆,比今年增加5.5個百分點,歲出明年編列2.1兆,比今年增加 1042 億元,大約成長5.2個百分點。歲入、歲出無差短,近22 年再次達到平衡,意味著財政穩健,政府各項投資可望穩定加碼。
確實,光是明年的公共建設預算已達1646億元,加上前瞻基礎建設的第二期的1005億元,還有營業、非營業特種基金的2019億元,整體規模達到4670億元,比今年增加818億元,增幅高達21.3%,創下近九年來新高,等於政府先幫忙投資大眾訂製了一顆大補丸。至於高鐵南延到屏東、北延到宜蘭,還有北宜直鐵、基隆輕軌等,都進入評估規畫的階段,一旦破土動工,都是指標性的基礎公共建設。
同樣在政策引導下,行動通訊5G明年開始投資,而且主力集中在民間。Gartner預測,2020年全球5G無線網路基礎建設營收約新台幣 1300 億元;台灣一座基地台成本約400到600萬元,依涵蓋範圍推估,大約要4000到5000個基地台,明年初正式釋照後,初期建置成本上看百億元。
因此,台經院日前公布最新預測,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45%,較2019年修正後的2.40%增加0.05個百分點。台商資金尚未回流,或是未正式匯回台灣前,國內本身的公共工程和基礎建設已先替明年內需市場加溫,打造成一個暖和的環境,花朵正含苞待放;若台商資金陸續抵台,外商也加碼投資台灣,將是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