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抄捷徑 學者籲鬆綁試辦機制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劉姵呈台北22日電)為鼓勵金融科技發展,金管會推動監理沙盒及業務試辦雙軌併行,但沙盒落地機制曠日費時,學者建議,沒有排他性、程序簡單的試辦機制應可再鬆綁,不僅可大幅提升效率,也可提高中小型業者參與的誘因。

為因應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趨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8年開放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實驗,在風險可控制範圍內,及免取得相關證照、修法的情況下,提供非金融業及金融業在一定期間內,測試自己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在金融市場運作的可行性。

至今年11月底止,沙盒創新實驗申請案共有12件,已核准7件,其中銀行業有3件,非金融業有2件,保險、證券業僅各1件,另有28家業者排隊接受輔導。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認為,沙盒為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的合作,為防範新商業模式可能產生的風險,自然在審核上就需要多好幾道程序,得定時向主管機關回報以便檢視,落地機制較嚴格。

一名保險公司主管也透露,沙盒落地時間較長,光是與非金融業者討論新的商業模式、向主管機關提報完整的運作機制等,來來回回要花非常久的時間,且至少都要經過1年的實驗過程,在這當中,可能就錯失很多「靈感」。

他觀察,目前保險業的創新大多在研發新商品,或是縮短等待時間,例如,醫療險導入人臉辨識快速理賠、運用科技縮短資料認證及理賠的時間等。

但他也坦言,若不是大型金控下的壽險公司,很難投入更多資源作沙盒,加上明年新政策很多,公司大都忙著重新精算保險商品、遵循法規,更無暇想其他創新模式。

為讓金融業者創新的腳步加快,自今年6月起,金管會陸續建置銀行、保險業等的試辦機制,只要是在現有法規之下做的業務擴展,或是自律規範中沒有特別明訂禁止事項的創新業務,都可以向金管會申請小規模的試辦。

也就是說,試辦作業要點與監理沙盒相較,具有彈性、程序簡單、不涉及到法律修正、沒有排他性等優點,因此效率上可以大幅提升。

比如過去銀行申請VTM(視訊櫃員機)、ATM用指紋靜脈提款,都曾經歷經半年試辦,沒問題就可開放;近期也有多家壽險公司要以區塊鏈試辦日額醫療通報功能。至11月底止,試辦申請案共有10件,已核准的已有8件,包括銀行業6件及保險業2件。

對此,彭金隆認為,沙盒具「排他性」,創新模式必須等到出沙盒且修改相關規定後,其他業者才能跟進,且主管機關還是得修改相關辦法;試辦則是不需要類似監理沙盒的先審程序,可直接向監理事務官提出規劃,提供業者先行的機會,大幅提高創新的誘因,因此較受到業者青睞。

不過,由於目前是不需突破法令框架才能申請試辦機制,彭金隆建議,可以改採正面表列,也就是只要法令沒有明文禁止,主管機關應可在現行規定下鬆綁,讓試辦機制有更大的彈性,提供跨業別等金融創新有更大的想像空間。(編輯:林孟汝)1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