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拚國際化 國際交換生年年攀升〔上〕

分享到

過去10年,教育部不管是推動5年500億頂尖大學計畫,或卓越教學計畫,均將大學國際化程度訂為關鍵評量指標,項目包括國際學生數、國際交流數與英語學位學程等,在這波浪潮下,台灣各大學打著加強國際化旗幟,幫學生開啟了一道又一道的出國進修大門。

大學國際交換生制度 愈趨普遍

國際交換生是台灣大學生常見的海外學習方式,許多人進入大學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出國當交換學生,現在台灣各大學也普遍設有國際交換生制度。

根據大學問網站最新問卷調查統計,台灣1年有超過6,200位學生到國外大學進行短期交換,國家遍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中國、捷克、土耳其等,以英文系國家為最大宗,但非英文系國家近年來亦有增長趨勢。

互惠原則 國際學習相對經濟

整體而言,國際交換生多由台灣的大學與海外姊妹校合作,採互惠原則,雙方提供差不多相等的名額,讓兩邊學生交換到對方學校修讀1學期或1學年。大部分國際交換制度中,學生只需負擔原大學的學費即可,這對於學費相對歐美便宜的台灣大學生,是既省錢,選擇與資源又多的國際學習方式。

由於國際交換生管道多來自於海外姊妹校,大學締結姊妹校的數量多寡會影響該校可提供交換的資源多寡。

根據大學問網站最新問卷調查統計,現今台灣大學生出國交換或大學締結姊妹校數量,均有所成長,朝陽科技大學的海外姊妹校多達630所;其次如義守大學達550所、靜宜大學逾450 所,都是相對的多。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為孩子選對最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