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拚國際化 國際交換生年年攀升〔下〕

分享到

現今台灣大學生出國交換或大學締結姊妹校數量,均有所成長。其中臺北醫學大學與實踐大學一年出國交換逾400位,出國交換能量頗高。台灣每年海外交換生已逾6,000人,學生若想成為其中一員,建議留意申請條件與選修科目兩大關鍵。

追溯源頭,國內大學積極推動國際交換生制度固然與大學追求國際化績效有密切關聯,但這股海外學習風氣亦可溯源到外語系學生到海外進修的慣例。譬如以外語學院聞名的淡江大學早在20年前,即已要求外語學院學生在大三時,必須出國進修1年,金馬獎影后桂綸鎂就讀淡江法文系時,便曾放下剛嶄露頭角的影藝事業赴法國進修。

北醫出國交換生 合作國家達25國

以現今數量來看,根據大學問網站問卷調查統計,台北醫學大學1年有499位學生出國當交換生,約占整體學生數9%,因為北醫已經連續多年取得教育部「學海飛颺」、「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加上學校提撥國際交流與研究獎學金,參與交換計畫的學生可獲得2到60萬元不等補助,增加學生出國交換意願。

細究北醫的出國交換能量,發現其陸續合作交換的國家遍及全球25國,如美國加洲大學、華盛頓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東北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等,可選擇交換的科系則橫跨醫學系、牙醫系、藥學系、護理系等。

其次像是實踐大學1年也送出450位學生到國外當交換生,107學年度的國際交換計畫數達130項,合作國家達34國,包括些許其他大學少見的選項,譬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聯酋酒店管理學院、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商學院、俄羅斯的喀山國立大學、羅馬尼亞的丹尼比爾斯大學等。

2大關鍵 申請條件與選修科目

若學生有意成為國際交換生,建議要先留意2項關鍵:申請條件與選修科目。許多大學無論是國際交換生或雙聯學位制度,都會設定語言與在校成績門檻,各校規定不一,但幾項常見的審查標準是GPA、托福、雅思、日文檢定等,建議學生趁大一課業較不繁重時,提早準備更能取得好成績。

選擇交換科系是另一門學問。國外大學通常不會侷限學生的科系選擇,但考量到學習連慣性,及學生到國外修讀的科目學分,台灣原系所能否全盤接受,提醒學生要事先確認好細節再選擇。為此,也有大學校方正積極與系所溝通,期盼系所能有更開放的學分認證機制。

當台灣每年有超過6,000多位學生到海外當交換學生,大家除了想開眼界,更期盼藉此成為國際化人才,已有如此多人在備戰卡位,你還在等什麼?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為孩子選對最佳大學》)

 

► ► 〈大學拚國際化 國際交換生年年攀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