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2日電)蔡總統在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順利連任,展望未來,學者認為,CPTPP、台美FTA後續4年很有機會簽署,政府應思考,如何在取得民意支持的情況下,展現誠意。
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是國際媒體關注焦點,蔡總統昨天晚間,確定以突破817萬票的成績,成功連任,且創下歷年民選總統最高得票數;對於這項傑出表現,國際媒體普遍解讀為台灣民意對主張統一的中國說「不」,期望蔡總統可以持續守護國家主權。
蔡總統取得高度民意支持,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未來4年,應趁勢在區域經濟整合有所突破,其實不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都很有機會,因為日本與台灣關係相對友好,台美關係更來到最高峰。
李淳表示,現在談區域經濟整合,台灣最關注的不外乎是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台美FTA;RCEP方面,中國的立場一直不希望台灣與其他國家有太多往來,即便在兩岸關係友好時期,北京政府也從未鬆口;換言之,不論2020年總統大選由誰當選,加入RCEP的機率都很低。
相較之下,CPTPP、台美FTA的機會大很多,李淳表示,CPTPP的核心力量日本、澳洲、加拿大,都可稱上美國的盟友,特別是日本對台灣態度十分友善,這也是為何政府應將重心放在此處。
李淳指出,不同於中國主導的RCEP,參加關鍵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台灣其實握有一半加入CPTPP的鑰匙,也就是日本政府關注福島等5縣生產的日本食品,被貼上「核食」標籤;台灣政府是否能夠弭平民眾的疑慮,在有科學根據基礎下,做出開放與否的判斷,成為台灣加入CPTPP的關鍵。
台經院長張建一表示,台灣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是鴨子划水的態度,積極準備,因為CPTPP成員國多是先進國家,好比是「高品質FTA」,如果能順利加入,對於台灣區域經濟的地位、產業長期競爭力,都帶來很大幫助。
張建一指出,政府未來4年應該要做的是,落實「會溝通的政府」,讓台灣民眾明瞭加入這些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對台灣的意義及重要性為何,而且透過詳細論述,消除民眾的疑慮,並搭配資訊透明等配套,即便進口,也能讓民眾自行選擇是否購買。
而台灣政府長期以來積極爭取的台美FTA,現在更是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階段。
李淳指出,在美中貿易戰催化之下,美國跨黨派普遍認同對台灣友好的策略,美國行政單位與國會對台灣態度都明顯好轉;另一方面,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過去都避免與台外交部長「同框」,最近1年,卻常看到兩人高調地共同出席各個場合,「可以看出台美關係來到高峰」。
在此基礎下,李淳指出,台美FTA絕對是下個可能的突破點,但現實的是,美國總統川普非常強調「美國利益」,川普也清楚台灣需要美國的支持,此時,台灣政府要如何拿出誠意,在美國政府關切的美豬、美牛、基改食品、通訊開放等領域,取得共識,便考驗執政黨智慧。
李淳表示,台灣現在情勢大好,但每個國家還是以自身利益為優先,如果台灣政府在關鍵議題只想著維持現狀,恐怕無法取得實質進展。
張建一也呼籲,政府必須與台灣人民做好溝通,讓人民了解重要性與優先順序,而且若能順利加入CPTPP、簽署台美FTA,屆時台灣底氣更足夠,或許台歐關係也能有更大的實質進展,「一步一步來,但一定要跨出去」。(編輯:蘇志宗)1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