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學海1 到比利時當交換生 體驗多元文化

分享到

申請到學海惜珠計畫的李坤哲,原本是沒想過可以當交換學生的。來自單親家庭的他,下面有2個弟弟,大學就讀是申請就學貸款,儘管嚮往到海外看看,但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有了這一筆獎學金,104年9月,他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交換學生一學期,並在課餘時間走遍15個國家、42個城市。

善用課餘時間旅遊15國

為什麼選擇比利時的學校?李坤哲提到,在就讀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時就對環保議題非常關注,而歐盟用公權力推行綠色經濟有很好的成果,而且當地的私人企業也在倡導綠色經濟,讓他感到相當興趣。確實,他看到那時的歐洲已經盛行共享單車,也出現共享汽車,而且一定是電動或油電混合車。

歐洲人生活中的很多習慣,像是垃圾分類、節約能源的概念都展現在生活的大小事情上,讓他大開眼界。

歐洲大學的排課和台灣不太一樣,同一堂課每週的上課時間不一定相同,有些課還可能會集中在某幾週,這讓他更有彈性的安排課餘時間到附近國家旅遊,感受不同的文化與在地生活。

因此他利用廉價機票與巴士去了15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瑞士、英國、葡萄牙、義大利、匈牙利、捷克、冰島等等。他走遍著名的景點,例如瑞士的策馬特遠眺馬特洪峰、到冰島看自然景觀、參加德國慕尼黑啤酒節、到具有歷史意義的柏林圍牆。

享受多元文化與價值觀的碰撞

當然,最大的震撼還是歐洲的多元文化與價值觀。

光是語言的標示就可以感受到歐洲國家重視各民族的平等與尊重。舉例來說,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使用法語和荷語的雙語區,因此所有地名的標示都會出現兩種語言,但語言的排列順序並沒有固定;另外比利時雖然有法語區、荷語區和德語區,國歌也有3種語言,但並不強求每個人都要唱同一種語言的國歌。

李坤哲很享受這種價值觀的碰撞,「看世界上不同的風貌,反觀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原來這裡的人可以用這種方式的生活步調生活。」他說,這對思考畢業後找什麼工作、過什麼生活,以及之後想要追求什麼成就都很有幫助。

從研究所畢業後,李坤哲先是在台灣的惠普公司工作,一年後轉到中國的蘋果公司,現在已經工作一年多。

回顧這段經歷,他發現一個學期的交換學生經驗,讓他不排斥出國工作。另外也因為遊歷歐洲,更能以包容、尊重態度來面對同事的不同立場與不同的意見,他會認真傾聽同事的話,用同理心了解同事的想法,並試著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避免衝突。學海計畫提供的不只是獎學金,還有理解多元文化與價值觀的機會。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為孩子選對最佳大學》)

 

► ► 〈遨遊學海2 到新加坡實習 找到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