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的江伯偉申請到新南向築夢計畫的補助,107年如願實現海外實習夢想,到新加坡無償法律扶助會實習1個月。實習期間,他觀察到新加坡匯聚許多民族,卻能和諧共處;他有機會在第一線服務當地民眾,感受到法律人同理心的重要,更領悟到台灣不乏競爭力,重要的是要接軌國際。
「我對於他們這麼多人種,可以這麼和平,感到不可思議。」這是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的江伯偉對新加坡的深刻印象。因為新南向築夢計畫,他從107年1月開始到新加坡無償法律扶助會實習1個月。在這段國外實習中,他不只學到同理心的重要性,還找出自己的競爭力。
►兩階段實習 接觸第一線法律工作
新加坡無償法律扶助會是新加坡律師公會下慈善機構,提供法律專業服務給無力負擔訴訟費用與律師費的新加坡民眾。
他的實習分成兩個階段:前半段是加入刑事案件法律扶助計畫,在新加坡國家法院的辦事處受理刑事案件的法律扶助申請,工作包括確認申請人是否符合資格、了解申請人面對的法律問題、協助申請人完成申請流程等等。第二階段則是到社區法律診所,提供民事案件的諮詢服務,幫助申請人與律師溝通,並做記錄。
►同理民眾 舖陳法律程序和概念
對江伯偉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他是很久以前移居新加坡的華人,只會講台語,但是律師只會講英文,為了幫助雙方溝通,他必須充當雙方的翻譯。他發現,在新加坡每個人會講的語言不同,但相處還是很融洽,這實在不可思議。
其實在學校的時候,他也到過新竹地方法院實習,不過與在新加坡實習的經驗不同。
在新竹地方法院的時候,他是學習司法官,主要與法官討論法律上的爭點、該如何判決、判決書怎麼寫;但是在新加坡實習的時候,他是在第一線接觸到背景不同的申請人,這些申請人沒有法學專業,無法用專業的法律術語來說明。
「你要怎麼把艱澀難懂的法律程序和概念鋪陳出去,讓一般人都能懂?」江伯偉對這點有很深的感觸,他發覺需要設身處地替申請人著想,「法律人的訓練不該只專注在法條,那就變成法匠了。」
►自我期許 接軌國際發揮所長
另外,他也發現新加坡人的法律知識水準比台灣人還高,新加坡人在申請法律扶助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了解犯罪後會有什麼法律效果,所以在跟律師討論時,可以很快就談到需不需要認罪協商、有沒有可能緩刑。
「我們要面對的敵人不是台灣人,而是台灣與國際之間要接軌。」經過這1個月的實習,江伯偉對於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有更深的感觸。他實習的地方正好是新加坡的金融區,可以看見很多白領階級與外國人來來往往,因為當地70%都是華人,當地人至少會兩種語言,相較於外國人,
台灣人不但懂中文,英文也不差,相對來說很有競爭力,實在不該妄自菲薄。現在的他更願意走向國際,期望在畢業後可以到國外工作,在世界各地發揮所長。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為孩子選對最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