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 大一大二不分系扎根基礎科學 〔下〕

分享到

陽明大學創立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全新科系,並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通識課程,其中「巨人的肩膀」課程採一師三生小班制,學生可與大師近身交流,接受啟發,進而提升思辨能力。

 

在課程規畫上,一、二年級必修課程為55學分,包括四大領域。

首先是整合性的基礎科學,包括物理、化學與微積分;第二個是生醫科學領域,包括生命科學總論、生命科學實驗、生物化學。

第三個是資訊科學領域,包括演算法與程式設計、量化大數據分析;第四個是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通識課程,包括人文講座與「巨人的肩膀」課程,內容涵蓋「社會與經濟」、「歷史與文明」、「科技與社會」、「藝術與文化」、「哲學與心靈」及「倫理與道德思考」等6大領域人文講座。

巨人的肩膀 小班制與大師近身交流

林照雄解釋,陽明大學獲科技部「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補助,自103學年度起,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開設優質通識「中研院人文講座」課程,目前有28位優秀的研究員參與授課,如參與103年課程的院士,分別是朱敬一院士、王汎森院士與石守謙院士。

其中,值得一提的「巨人的肩膀」則是由學術導師所開設課程,與陽明專擅的生物醫學領域做出區隔,授課領域規畫集中在社會科學(文學、歷史、哲學)與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化學)。

採用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通識課程的小班制,學生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學術領域的大師們近身交流,接受學術大師的啟發以及其經驗傳承,並透過更多討論,引導其思辨的能力。

分流循序漸進 幫助學生了解志向

到了大三分流,可選擇全校除了醫學系與牙醫系之外的任何一科系,在二上時,學校會先舉辦「模擬分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志向;到了二下正式辦理「選系分流」,以學生提供的志願排序為依據,並審查學生的資料作為分流資格。

他分析,以往學生分流的第一志願為藥學系,近年來轉為物理治療。要注意的是,若選擇分流的學系屬於臨床專業科系,由於該科系的專業與實習課程繁重,有可能延長修業年限。

一般而言,選讀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學生在思維上比較開放,且思考較不受框架侷限,再加上透過必修科目的共同語言,未來不管投入哪個領域,都有助於相互理解與溝通。未來人才除了專業外,具備跨領域的整合溝通能力將能為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加分。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為孩子選對最佳大學》)

 

► ► 〈陽明大學 大一大二不分系扎根基礎科學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