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4日專電)武漢肺炎暴露印度和世界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印度正尋求取代中國成為全球製造基地的機會。但外商指出,印度繁雜的稅務與法規,官員索賄等問題,都還需要改革。
印度高層官員正與各行業代表舉行會議,原因是中國因武漢肺炎疫情大範圍進行城市封鎖,導致許多中國製造的零件和原物料無法出口供應,從而為印度總理莫迪的「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打開更多機遇。
一些在印度的外商高層經理人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雖然印度市場龐大加上人口紅利及低廉的勞動力,有機會取代中國成為全球製造基地。
但這些外商企業高層經理人說,包括法令和關稅稅率經常任意更動、稅法繁雜,及稅務官員勾結企業的會計師、法律顧問向企業索賄,讓外國企業在印度開展業務的成本大幅增加,且在官僚系統下阻礙營運時效,都是許多外國企業仍對在印度設廠考慮再三的原因。
此外,還有外商主管說,印度法律過度保護勞工,許多工會強勢向資方索要更多利益而不惜發動罷工,更有官員藉著稽查勞工問題向企業索賄,也都是讓外資卻步的主因之一。這些問題,都需要印度政府改革。
許多台商幾年前遇到中國的投資環境惡化及之後的中美貿易戰後,加速在其他國家布局製造的腳步,但多數仍選擇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而沒有選擇印度,也是基於上述因素。
要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Times)今天引述印度國家公共財務暨政策學院教授巴努穆爾提(N.R. Bhanumurthy)指出,印度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需要在稅收、監管機制、經銷市場、金融部門及數據隱私等諸多問題展開工作。
巴努穆爾提說,印尼和越南等國家也正在抓住這樣的機會,「從歷史上看,我們(印度)傾向在改革上前進兩步後退一步」。
在中國爆發武漢肺炎導致中國供貨中斷從而影響全球供應鏈運轉後,較少法令綁手綁腳、缺乏官僚主義與繁文褥節且同樣擁有較低工資等優勢的印尼與越南等新興國家,一直吸引全球製造商落腳。
此外,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說,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中國、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等製造中心,讓印度建立自給自足的製造業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作為吸引全球投資計畫的一部分,印度環境部正在簡化設立藥品原料製造單位的審議流程和快速通關;印度藥品製造商仍依賴中國供應超過2/3的賦予藥品治療價值的關鍵成分原料藥。
印度原料藥製造商協會主席芮迪(VV KrishnaReddy)說,中國爆發武漢肺炎為印度原料藥產能提供了機會,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原料藥製造國,最有可能取代中國的供應,但這需要大量投資,且需要未來20到30年的戰略計畫,包括專屬工業區、廢水與固體廢物處置設施與場所,及廉價的電力與資金,以縮小與中國的差距。
印度製藥業高階主管說,如果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架構,中美貿易戰的緊張局勢,也可促使西方製藥業轉向印度。(編輯:高照芬)1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