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李佩甄是演藝圈內的理財高手,她繼承銀行退休行員父親的金錢觀,從小就幫孩子開帳戶,讓孩子思考物品的價值。她堅持3個親子理財的教養方法,讓孩子對金錢有感。 |
►方法1 沒正當理由 不可隨便買玩具
除了教小孩儲蓄,購物觀念落差往往也是親子一大爭執點。
如同前述,李佩甄認為,存比賺更重要,在面對孩子的購物需求,李佩甄與先生也幫孩子事先訂下清楚規則,這也是她的金錢教養方法:第一,除非有特殊目的,或生日等特殊節日,絕對不能隨意買玩具,「就算小孩一直吵鬧也沒有用,」
李佩甄指出,大人堅持的原則是教養態度,如果大人總是屈服於孩子的耍賴,孩子自然不會尊重原則。
►方法2 分辨想要或需要 幫孩子減緩購物衝動
李佩甄也試過一種方法,當孩子一直很想要某樣東西,卻又找不到理由,她便直接告訴孩子:「可以買,但直接從你的銀行帳戶扣款,」
通常這句話一出,孩子會表示再想想,而這一想往往就大幅降低孩子的購買欲望,這也是李佩甄第二個金錢教養方法,給予孩子購物緩衝期。
其實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面對購物,常是一種衝動行為,「但如果有緩衝期,拖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並沒有那麼想要這項物品,」
李佩甄認為,這一招很有用,藉由延長思考時間,能夠減緩購物衝動、減少金錢浪費。她也認為,這是父母的責任,讓孩子太容易得到,孩子就學不會珍惜。
父母面對大金額的玩具花費容易把持,但面對小金額的文具,是否也能保持相同的態度?
李佩甄曾經遇過兒子一直要買單價超過百元的擦擦筆,文具本該是學習必需品,但她檢視兒子的鉛筆盒已經有相同的筆,她便告訴兒子:「那是想要,不是需要,同樣要有充分理由才能買。」只要原則在,孩子就會有遵循的依歸。
這當中有個有趣現象,由於李佩甄2個孩子是同時開戶,得到金錢收入的機會點也是相等,但截至目前,兩個人的帳戶餘額竟然存在差距,「孩子們就會產生競爭性,覺得我只要再多考個100分,再表現好一點,或者不要亂花錢,我就可以比對方再多存點錢,」李佩甄笑說,這是一項良性競爭。
►方法3 親子討論 促使孩子思考物品價值
第三個教養方法則是教孩子學習思考物品價值。
李佩甄兒子曾問她:「為何有些汽車賣50萬元,有些汽車賣200萬元?」她便藉機跟兒子討論每一樣東西,都有不同價值,譬如這部車因為它的引擎技術高,所以賣比較貴,但車子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每個人在意的點、經濟能力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選擇。
再者,她會幫兩個孩子安排不同的才藝課,告訴孩子每堂課的價錢,並透過簡單的譬喻、運算方法,讓他們知道上的每一堂課,都是父母花費多少時間、精力賺錢,才讓他們擁有更充足的學習資源,要懂珍惜這一切。
李佩甄認為,父母不要吝於跟孩子討論金錢,這樣孩子對金錢才有感。
演藝圈小富婆絕非浪得虛名,李佩甄善用理財EQ累積財富,現在她也將自己一點一滴的心得,透過日常生活體驗傳遞給一雙兒女,希望從小就教育孩子們具備正確的金錢觀,養出孩子們的富人腦袋。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6堂課教出富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