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校長爸爸黃登漢放手讓孩子管理金錢1

分享到

「我的小孩還沒出社會,就已經存到了第一桶金!」小學校長退休的黃登漢,擁有30年教職經驗,目前是炙手可熱的親職教育作家,不但有心傳播教養觀念,也常常赴各地演講。


從小學老師一路做到校長,黃登漢觀察,在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還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做得不夠,學校再努力也是隔靴搔癢、事倍功半,於是他轉向寫親子教育文章,多年來教育子女的方法,引起不少父母的共鳴。

放手讓孩子管理自己金錢

「我覺得錢很重要!」放手讓他管理金錢,培養自主能力如何給小孩一個富腦袋,更是他親身力行、教育子女驗證而來。「很多親子專家沒有談到錢,但我覺得錢很重要。」

他認為,父母常常要求小孩品行要好,卻忽略了理財這一塊領域,小孩若是起步晚,將來能力就弱,父母應該從小在家庭生活中,讓小孩學會理財。

學齡前就要培養「」的概念

從孩子還在學齡前的年紀,黃登漢就培養他們「數」的概念。

例如跟孩子玩與數字有關的遊戲、扮家家酒,或是去超市買東西,帶孩子去消費;看看產品的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比比各大賣場或是不同產品的價錢,重點在於,讓小孩關心消費與價值,把買東西變成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到了小學三年級,黃登漢開始給小孩少量零用錢:「這是你一星期的零用錢,如果3天就花完了,你要等到下週日,才會再拿到零用錢。」

讓小孩慢慢規畫金錢如何使用,不只是買東西,有錢時可以請同學喝飲料,或是送張生日卡片,這牽涉到成熟的社會行為、人際關係,沒零用錢就少了參與互動的機會。他認為,這些事不應該是回家跟父母要錢,而是可以自己規畫。

尤其,孩子規畫一段時間後,拿出自己管理的錢,再送父母一個禮物,這是教育孩子很棒的一部分。

父母親不能扮演無限公司

很多家長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幫小孩準備好了,冰箱有吃的喝的,小孩還沒開口,衣服、鞋子都買好了,小孩只要念書就好,黃登漢認為,這不是很聰明的做法。因為孩子不能自主,在路上看到想要的東西卻不能買,同學間不能參與交際,一方面感受不到父母花錢的好意,一方面他不會自己去計畫,是讓孩子失去某種能力。

面對孩子無窮盡的欲望,或是與同儕之間的比較,父母又該如何是好?

黃登漢說,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要好好念書,讓小孩認為只要拿讀書當理由,其他的只管跟爸媽開口就有,渴了就有水喝,幹嘛要辛苦挖井?結果常常看到一堆延畢學生,是為了逃避進入社會,「但父母不是無限公司,沒有打算讓你啃老」。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6堂課教出富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