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6日電)一家創立不到6年的新創,卻敢切入5G市場。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一個「憑什麼台灣不能做」的念頭,從夏威夷天文觀測技術的經驗,看見毫米波的潛力,如今,國內外電信商也積極洽談。
成立於2014年的稜研科技(TMYTEK),2017年轉入5G市場不過2年多,卻能掌握5G毫米波的關鍵技術「波束成型」,去年成為中華電信5G加速器的新創團隊成員,搭上5G行動裝置與小型基地台激增的測試需求。
不過,稜研能提前卡位5G商機,其實憑的是稜研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張書維骨子裡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張書維畢業於逢甲大學電機工程系,2005年在報到碩士班後一個星期,被通知錄取中央研究院天文所,擔任電波望遠鏡接收機研發人員。中研院多數同仁是碩、博士畢業,甚至有國際競賽的常勝軍,作為少數大學畢業生,他坦言起初「有點自卑」。
不過,張書維喜愛鑽研問題、親自動手做的個性,讓他不久就派駐到夏威夷的天文台,負責中研院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SMA),處理外太空的毫米波訊號接收。
由於天文儀器多數需要自己做,加上高山環境惡劣,設備講求高穩定性,張書維跟團隊成員時常要開車上3000公尺的高山,架設設備,甚至需要做過夜測試,他卻不以為苦,「其實很感謝有這個經驗,才讓我有機會切入毫米波技術。」
也是在夏威夷時期,張書維認識另一位稜研共同創辦人林決仁,日後兩人才有共同創業的契機。
張書維當時下班後,常常鑽研設備技術,他發現很多元件都是美國設計、台灣製造,但同樣的設計,卻可能因為線路尺寸0.1毫米的差距,組裝效果最後卻差很多。他不禁想:「台灣沒辦法自已做嗎?」,開啟日後思考台灣設計、台灣製造毫米波主動元件的可能。
毫米波技術究竟比一般低頻技術難在哪,張書維以手錶來比喻,一般機械錶幾乎人人可做,但高端瑞士錶,需要師傅代代傳承技術經驗,加工精度高,每個零件尺寸都非常精準,才在市場上勝出。呼應到毫米波技術,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他認為台灣累積過去10多年的製造業經驗,反而有機會在毫米波技術占有一定優勢。
張書維表示,2014年創業時其實沒想過做5G題材,直到2016年、2017年陸續接到中科院、台大教授的案子,從客戶的需求中,他與林決仁看到毫米波在5G潮流中的商機。
稜研初期也曾不被看好、面臨資金壓力。張書維不諱言,初期員工雖不多,但薪水也曾差點發不出來,好在隨著業務進行,金流也穩定下來。
如果當時留在美國,有沒有想過創業或募資會比較順利?張書維表示,當初自己就是選擇在台灣創業,一方面是在國外始終沒有那份對土地的親切感,因此早就決定,如果要創業,會在台灣創業。
另一方面,他認為台灣轉型走設計、品牌,但不需要完全丟掉過去代工的優勢,像稜研科技就負責設計與最後測試,產品製造有台灣廠商做夥伴。「一下子丟掉過去累積的強項,反而不切實際。」
如今,稜研科技的團隊規模也從最初的3人公司,到目前接近50人。去年獲得包含國發基金在內的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目前正籌備下一輪募資。
看似小眾、不被看好的創業題材,張書維憑著不服輸的個性,硬是在5G市場殺出一條路。前方的挑戰還很多,但張書維仍是一貫堅定的語氣:「就衝吧,畢竟,人生就只有一次。」(編輯:黃國倫)1090516
2020-01-15 12:46:14
2020-01-14 19:28:00
2020-01-14 18:51:59
2020-01-14 16:25:53
2020-01-14 1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