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9日電)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模式已成為各界關注議題,生技中心今天舉行論壇,期望為台灣健康產業超前部署,掌握經濟契機,學者建議在研發初期就要把製造及法規納入考量,才能縮短產品上市時程。
生技中心今天舉行「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台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實體加線上論壇,中研院、經濟部、衛福部在論壇中對談,法規成為熱門議題。中研院提到產品研發時將法規列入優先考量,才能更有效率研發生產;經濟部也提及「生技新藥發展條例」明年底即將到期,屆時將會大幅修改,加速生技產業發展。
今天第一場論壇的主持人為生技中心董事長涂醒哲,與談人有前副總統陳建仁、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及衛福部次長何啟功。
前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指出,「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與超前部署」的台灣模式,是這次台灣能夠面對全球嚴峻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贏得各國掌聲的重要原因。他也再次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在武漢肺炎發生初期,過度相信中國聲稱的可防可控,相較於2009年H1N1疫情剛從美加延燒就宣布全球緊急事件的態度,有極大差異。
陳建仁表示,國家長期支持的中研院、國衛院、生技中心等研究機構,與各大醫學院及產業界主動積極投入檢驗試劑、疫苗與藥品的研製,接連有階段性成果。他強調,包括藥物及疫苗的研發製造,都需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達成。
涂醒哲表示,台灣的防疫成果全世界都稱讚佩服,公共衛生體系及健保醫療品質均獲肯定。台灣下一步要向世界各國展現,台灣不只衛生醫療一流,生物科技產業也可以讓先進國家信任及依賴;加上台灣健保擁有最強的健康資訊大數據及訊息通訊技術(ICT)研發能力,絕對是全世界發展大健康產業最理想的國家。
廖俊智表示,產業要從研究出發,生技科技是以研發為主的產業,抗疫期間台灣能有好的表現,主要是大家團結合作共組合作平台,從篩檢、藥物、疫苗等不同面向著手研發,採分進合擊方式,持續推出具體成果。
廖俊智認為,現在產業鏈的步驟都是「研發、製造、核准」,要讓研發的產品有效率推到市面上,要調整這個概念;在研發初期就要把製造及法規納入考量,特別是核准的法規,絕對要優先思考,否則即使產品快速研發,最後卡在法規也無法讓產品上市。
林全能表示,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轉換成防疫或新的產業創造價值是接下來的功課。後疫情時代趨使傳統醫療模式與醫療環境重組,運用遠距醫療、穿戴式裝置、數位感測監控分析進行診斷、處方,提供零接觸的整合性醫療服務需求將大幅增加,遠距、精準、智慧將是未來醫療的新模式。
林全能指出,在法規面,衛福部扮演重要角色,由於條例明年底即將到期,從這次防疫觀察、學習到不同的面向,將會進行更好的大幅度改革,帶動生技產業未來發展。
何啟功表示,衛福部已從過去防弊概念轉換為興利的角度,在食藥署的努力下,希望發揮防疫長期實力,將台灣產業帶到國際舞台。在此次疫情發生前,經濟部、科技部及衛福部早已跨部會合作,藉此次經驗所建立的新模式,也許可先應用在未來新亮點產業。(編輯:張良知)10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