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9日電)防疫成果讓台灣躍升成國際焦點,生技業者期盼產官學能共同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強化法規審批,把握此次機會讓防疫戰績成為整體產業長期實力,不浪費每一次危機下的新契機。
生技中心今天舉辦「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台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下半場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執行長吳忠勳主持,邀請到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理事長張鴻仁、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吳榮義、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台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共同與談。
吳忠勳分析,全球因應此次COVID-19疫情的擴散,已展開預防與治療產品的研究開發,全球核准的檢測試劑共563件,核酸與免疫檢測各占一半,藥品以小分子藥物為主其次為生物藥品(含抗體藥),疫苗以mRNA疫苗及減毒疫苗各占比近三分之一。
吳忠勳表示,台灣亦有3件核酸檢測核准,1件小分子新藥開發中,疫苗已有國光生技與高端疫苗分別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國光疫苗已於實驗室確認抗體中和有效性,高端疫苗已展開動物免疫試驗及配方篩選,2家疫苗皆以今年第3季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為目標。
談到檢測試劑,吳忠勳以韓國為例,韓國疫情雖然一度嚴峻,如今卻成為國際上檢驗試劑的一大輸出國,獲得來自全世界超過117個國家的訂單,創下2.7億美元的出口額。
李鍾熙認為,在病毒檢驗試劑上,台灣、韓國和中國的產業界幾乎是同步進行,在過年後就完成準備,但當時台灣面臨沒有檢體沒適用法規,反而靠進口,包括中國產品。
李鍾熙呼籲,政府應從「法規審批」和「資源整合」兩大方向,著手提升國內產業發展。法規審批上,除了檢驗試劑,在AI大數據和遠距醫療也需要更完善的法規。
台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政府應該要基於台灣獨特的地緣政治,制定一套針對全球合作策略靈活運用的政策。他也提到此次有很多海外大廠找台康合作,但最終擔心因政策問題無法出口的窘境,期盼政策法律要與時配合,不只是被國際看到,也要把握機會發展。
留忠正呼應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也談到只重研究而直接把技術技轉到國外,沒有製造是成不了產業的,政府要協助把基礎建設架構起來,長期實力才有辦法建立。
吳榮義則指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很強,但生技產業國際競爭力還差很遠。應該藉這次機會讓台灣生技產業與國際有更多聯結合作。台杉歡迎台灣生技公司來接觸,除了台杉自己有資金投也能媒合一些國際募資平台到台灣。
張鴻仁則提到,台灣「精準防疫,決戰境外」,韓國「破口之後,快速補強」,德國為歐洲這次疫情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也是很好的借鏡,很高興衛福部已經從「管制部」變成「發展部」,期望醫院與產學研一起努力,讓防疫戰績成為整體產業實力。(編輯:黃國倫)10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