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8日電)台灣5月對各出口市場表現兩極,對歐洲、東協動能虛弱,對美國、中國及日本持續成長,其中對美出口在台商回流、遞延訂單及遠距商機帶動下,創歷年單月新高,近11年來首度躍居第二大出口市場。
財政部今天公布5月進出口統計,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分析,在主要出口國家方面,持續兩極化發展,5月對日本出口年增7.5%,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年增10.3%,對美國出口年增9.3%,表現都相當不錯;但對歐洲出口則年減13.1%,對東協出口年減17.9%。
其中5月對美國出口值42.7億美元,攀上歷年單月新高,並為近11年首次超越東協,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
蔡美娜指出,有三項原因帶動對美出口成長,首先美國4月受疫情衝擊較大,5月陸續解封,有些遞延訂單發酵,其次,台商產能持續回流,帶動對美資通訊產品出口增加;再者,受遠距商機帶動,使伺服器、路由器、筆電等產品需求升溫。
蔡美娜說,5月對中國出口則隨電子零組件出口暢旺而增加,包括5G、高效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商機都在穩定發展中,遠距商機帶動的除了資通訊產品、也有電子零組件需求,台灣與中國在電子零組件供應鏈上關係密切,因此會隨之成長,加上5月還有中國復工、以中國為出口重鎮的光學器材回溫等因素支撐。
財政部統計,1至5月對中國及香港出口占整體比重來到41.5%,為近10年來高點;1-5月對美國出口占整體比重則達14.5%,也是近14年來最高。
對歐洲及東協出口衰退主因,蔡美娜表示,台灣對東協出口主要為在疫情中受創較深的傳統類貨品,導致出口動能疲弱;歐洲則是在疫情爆發前,經濟就相對虛弱,之後隨疫情衝擊到汽車等重要製造業發展,市場需求更是減弱,使對歐出口下滑。(編輯:張均懋)1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