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4日電)中央銀行今天公布今年第1季國家風險統計,美國連19季蟬聯國銀最大曝險國,不過今年初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因市值下降、匯率、海外投資部位贖回等因素,國銀海外曝險金額隨之下降。
央行統計,今年3月底國銀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為4385億美元,較去年底減少3.40%,主因是對非銀行的私人部門債權減少所致。
央行官員說明,直接風險餘額減少,也就是曝險金額下降,主要有三因素,一是資產公允價值縮水了,市值下降,其次是匯率因素,第1季美元以外其他幣別多呈貶值,便影響折成美元後的金額。
第三個原因是海外投資部位贖回,央行官員解釋,疫情爆發後,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投資人把原本在海外投資的錢收回來,引發基金贖回潮,進而導致曝險金額下降。
據央行統計,今年3月底外國債權直接風險前十大國家(地區)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香港、盧森堡、日本、澳大利亞、開曼群島、英國、新加坡及英屬西印度群島,合計3195億美元,占台灣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的72.86%。
美國已經連續19季蟬聯國銀最大曝險國,不過今年第1季曝險金額下降,央行官員指出,海外基金主要註冊地第一大是盧森堡、第二大是美國,兩者合計約占7成,這波贖回潮,除了影響對美國曝險,盧森堡名次也較上季底掉了1名,成為第4名。(編輯:張均懋)1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