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姵呈台北11日電)壽險新制對壽險市場來說是喜憂參半,因保險回歸保障本質,保險公司財務結構更穩健,但卻衝擊銀行保險通路,其初年度保費貢獻創近10年新低。專家預估,銀行下半年保費懸崖態勢,恐持續擴大。
7月起,壽險業多項保險新制上路,包括調降壽險業各幣別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死亡保障門檻、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合約服務邊際(CSM)不得為負值以及要求販售給65歲以上長者含有解約金的保單,必須全程錄音或錄影等。
根據壽險公會6月中旬統計,整體壽險業今年前5月初年度保費收入為新台幣3253億元,年衰退幅度達40%,新制還未上路,壽險市場已先跳入「保費懸崖」。
細分初年度保費在各通路業績占比,依序為銀行經代保代占48.43%、壽險公司占40.81%、傳統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占10.76%。銀行通路初年度保費收入占比雖然是最高,但此數據卻是創下近10年來新低。
政大風保系主任彭金隆表示,新政策上路對整體壽險市場的殺傷力確實不小,其中,銀行保險通路主要以銷售新保單為主力,其初年度保費收入在所有通路當中占比最高,預料新制對銀行保險通路的衝擊,會比壽險公司端更為「悲觀」。
壽險公司主管說,儘管保險公司也面臨舊保單停售、下架潮,且因應新制上路,內部要重新精算、調整商品結構,保費也將進一步調漲,衝擊保費收入,但他認為,壽險業務員因受過教育訓練,對於銷售各類型保險、提供的保戶服務較為完整,相較於銀行端理專,較不易產生銷售爭議。
一名銀行主管也坦言,「銀行過去以賣儲蓄險最大宗,今年在銷售保險這一部分的確遇到了很大的壓力。」
他說,從儲蓄險轉攻保障型、投資型保單,銀行理專仍需要一段適應期。另外,金管會祭出銀行保險規管政策,包括限制銀行的授信、存匯款部門人員,賣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不可領取保險佣金等,也降低了行員的推廣意願,進一步加重財富管理業績壓力。
政大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也預估,今年銀行通路的保費收入規模會顯著衰退3至5成左右,且綜合專家、學者分析,若銀行銷售端沒有快速恢復,調整服務模式,預料下半年保費懸崖的態勢恐持續擴大,且對整體壽險市場初年度保費收入貢獻,預料下滑近1成左右。(編輯:張均懋)10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