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訊】台北市信義區糶米公園(信義383號)自2019年8月12日開工,清除舊有違建,並規劃具生態、保水、滯洪功能的運動、遊憩園地,歷時9個月更新整建工作,於7月完工開放使用,信義區民眾又多了一處嶄新休憩綠帶。 |
►活化閒置土地 建構全齡休憩空間
糶米公園的「糶」字,注音為「ㄊㄧㄠˋ」,意為出售榖物;糶米公園坐落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600巷內,鄰近吳興街600巷100弄底建於清道光年間的糶米古道,也就是早年當地農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柵賣米所走的道路。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表示,糶米公園規劃設計期間廣納民意,舉辦地方說明會及施工說明會,將原本閒置土地進行環境提升,自2019年8月12日開工,歷時9個月,打造入口空間、米粒廣場、茶園綠坡、林間休憩平台以及兒童遊戲場等設施。
公園處處長陳榮興表示,新闢糶米公園前身為既有違建空屋長年占用,導致環境雜亂及排水不易,近年來公園處致力於活化閒置空地,提升環境品質,於2017年展開更新建工程計畫,將山坡地有效改善環境,增加一處全齡的休憩空間。
►遊憩歷史人文 生態公園保水防洪
完工後的糶米公園,公園中的米粒廣場結合在地人文歷史,並增加綠地廣場的休憩空間,以環景步道串聯全區公園的行走動線,提供樹及綠地景觀,並藉由新增體健設施及兒童遊戲場,擴展戶外活動的空間,加強鄰里間的交流關係。
公園處園藝科科長楊國瑜說明,過往的公園多以景觀、遊憩、休閒等需求為主,但隨著時代進步,城市更需要有生態、保水的概念與做法。糶米公園藉由透水鋪面及滯洪池等設施,及儲水循環澆灌系統,增加基地保水,涵養市區地下水源以建置海綿公園,維護基地內之自然生態環境平衡,朝向台北市「保水、透水、防洪、生態」之一環。
糶米公園已於7月開放使用,提供當地居民清爽、愉悅的林蔭綠地休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