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13日電)經濟部致力輔導低污染農地工廠合法化,不過,低污染未登記工廠若要合法,將歷經三大關卡,審查會一關比一關嚴,較具規模的工廠估計走完整個流程恐花15年。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部分條文,明訂105年5月19日前農地既有的低污染未登記工廠限期2年內申請納管、3年提改善計畫,10年內取得「特定工廠登記」,今年3月20日生效。
未登記工廠業者若想接受輔導,將面臨三大關卡,包括第一關為向地方政府申請納管、第二關提出改善計畫並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第三關為申請用地變更。
目前業者提出納管期限為民國111年3月19日前,地方政府納管後,業者最遲一年內、112年3月19日前提出工廠改善計畫,必須詳述消防、水利、水保與環保等項目如何改正。
由於光在改善過程預料就會面臨較大挑戰,因此政府給予業者最多10年時間投入改善。經濟部官員表示,一旦完成後,就可取得特定工廠登記。
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後,就可申請用地變更,但相形之下,條件更多且更嚴格,如建蔽率、隔離綠帶與回饋金等,都會有一定要求,部分工廠若要符合資格,恐還要拆除廠房,以及還需要拿到建造執照及使用執照,才能成為「合法」工廠。
官員認為,關卡愈到後面,業者遇到的挑戰將愈高,估計較具規模的工廠走完整個流程至少要花15年。(編輯:潘羿菁、楊凱翔)1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