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稅轉正 統籌款減撥壓力見緩解曙光

分享到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17日電)振興措施帶動營業稅轉為成長並超前預算目標,財政部官員表示,第4季內需若持續轉好,拉高營業稅彌補營利事業所得稅短徵,中央統籌稅款減撥額度就能降低,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但要等年底才會啟動檢討。

中央統籌稅款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源之一,中央政府會從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及土增稅中,取一定比例並依照預算數,每月撥給地方政府,撥款金額前一年就會通知,以利地方財務調度。

而最終若當年實際稅收高於預算數,地方政府隔年初便可領到「超徵紅包」,反之,若稅收低於預算數,呈現短徵,就得減撥給地方政府。

今年受營所稅衰退及疫情衝擊,財政部年中時預估,統籌款恐將睽違7年呈現短徵,已通知地方政府從9月起至年底,撥付金額合計將減少102億元。如今進入第4季,已有更多稅收入帳,外界關注全年統籌稅款短徵命運是否能扭轉,或至少降低減撥金額。

財政部官員說,觀察到9月為止的稅收情形,屬統籌款來源之一的營所稅仍不樂觀,尤其因為紓困,今年首度放寬企業可免申報繳納暫繳稅額,不過,營業稅則在解封國旅潮、三倍券等振興措施帶動下,9月已重回成長軌道,累計前3季年增4%,預算達成率也超前、達到104.1%。

財政部官員說明,根據公式,所得稅只有1成撥入統籌稅款,營業稅則是有4成(需先扣除發票給獎獎金),因此,撥入比重較高的營業稅,剩下3個月若能隨內需回溫繼續成長,抵銷所得稅短徵的效果就愈強,進而有望把減撥金額降至102億元以下,幫助地方政府度過年關資金需求。

不過,財政部官員強調,目前還是會按先前的減撥計畫進行,持續按月減撥統籌款,等到年底稅收狀況更為明朗,才會啟動檢討,地方政府財政規劃仍要謹慎;屆時檢討若短徵規模縮減,12月可能降低減撥金額,或等明年初將多扣的金額還給地方政府。

另一方面,財政部近日也公布2021年中央統籌款分配明細,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合計共2796.83億元,比今年原先通知分配金額微增24.91億元,增加主因為明年營業稅預算數提高,按照固定公式分配後,大多縣市統籌款都增加,僅4縣市減少。

財政部官員強調,各地方政府統籌款拿多少,都是依照公式計算,增減原因有很多,且除了籌款外,中央也會另外發給地方補助款,以平衡各縣市收入,並無公平性疑慮;同時,雖然根據預估數,2021年統籌款微增,但呼籲地方政府還是要開源節流、量入為出。

官員說明,在疫情衝擊拉長下,稅收情勢相對也難以預估,且營業稅同時受內需及外銷牽動,明年即使內需成長,帶動營業稅增加,但若外銷活動恢復暢旺,屆時來申請適用外銷零稅率退稅者也會增加,一增一減可能抵銷成長幅度,變數仍多,因此,地方政府仍須謹慎,謹慎思考施政優先順序。(編輯:郭無患)10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