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林育瑄台北市20日電)2019年核定的第3期太空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251億元。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今天表示,已有國際大廠表達來台尋找供應鏈的意願,未來太空活動的公私協力樣態逐漸增多,會持續支援發展衛星與太空科技的新創公司。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伍麗華、洪申翰、黃國書、賴品妤以及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和台灣新未來智庫協會今天在立法院共同舉辦「太空法立法與台灣太空產業之發展」公聽會,與會者包括產業界、專家學者以及政府部門代表。
蘇巧慧指出,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有太空相關的立法,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在上週宣布,已有8國簽署概述未來探月原則的「阿提米絲協議」(Artemis Accords)。她強調,太空法制是帶動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若有需要,她也可以協助產業與政府部門的對接。
出席會議的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表示,全世界在太空及衛星領域都有蓬勃發展,未來太空活動的多樣性,以及公私協力的樣態會非常多,而台灣的衛星產業供應鏈漸漸成形,不止一家國外大廠願意來台灣尋找供應鏈,未來也會加強協調,讓太空與衛星領域的新創公司能得到適當支援。
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指出,政府需要了解如何促進學研界和產業界的合作,讓學研界的力量可以持續支持新創。他說,科技部在新創產業的各個發展階段都有扶助計畫,國發基金中也有投資新創產業的機制。他也在公聽會中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表示若有需要可以成為聯絡窗口。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說,目前進行的第3期太空計畫預計在10年內發射10枚以上的衛星,預計可以使台灣太空衛星的自製率達到96%。
林俊良對太空相關立法提出4點建議,包括太空法應該彰顯台灣遵守國際太空規範的態度,避免受政治干預;應該有法規規範逐漸增多的太空活動;這類新創產業將成為台灣未來的商機,政府應以政策扶助;給予太空政策的執行機構更高權限,以期能對產業界更有效的幫助。
伍麗華提醒,發展太空產業,除了產官學界以外,也需要注意在地居民的心聲,她以台東南田海邊設置火箭場爭議為例,指出民眾可能因缺乏資訊而產生爭端。她說,在地居民同樣要了解自己的土地成為產業園區或發射場後,關於土地徵收與開發的過程,以避免後續衝突。(編輯:張均懋)1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