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從小學一年級幫孩子存教育基金1

分享到

理財教母林奇芬表示,若是要幫小孩存教育基金,從小孩出生到18歲,擁有長達18年的時間,最能發揮長期複利的效果。在存教育基金之前,家長也要先釐清目的是什麼,再回推可能需要的金額與假設的報酬率,進而推算現在1個月需要存多少錢。


在錢愈來愈薄的時代,理財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尤其養小孩與教育費的開銷愈來愈大,很多父母都大喊吃不消。2017年全球224個國家中,台灣生育率已經排名倒數第3,與沉重經濟負擔脫離不了關係。

對於想要理財投資,卻有不懂得如何選股的困擾,基金自然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不但免去了研究產業、研究公司、時時緊盯盤面,讓投資的範圍擴大、風險分散,把選股的動作交給專家的基金經理人,也是能達到小錢滾大錢的目的。

從小學一年級 幫孩子存教育基金

理財教母林奇芬表示,若是要幫小孩存教育基金,從小孩出生到18歲,擁有長達18年的時間,最能發揮長期複利的效果;不過,由於6歲之前也開銷最大的時候,大多要負擔保母、幼兒園等龐大教育費用,多數家長身邊可能較沒有餘裕,因此存教育基金這件事可以遞延到小學1年級,也就是最晚從小學一年級最好就開始幫孩子存基金。

在存教育基金之前,家長也要先釐清目的是什麼。未來要把小孩送出國?還是在國內念大學?再回推可能需要的金額與假設的報酬率,進而推算現在1個月需要存多少錢。

挑投資基金 看報酬率和前景

然而,基金百百種,類型琳琅滿目,究竟如何挑選?

基金教母蕭碧燕分析,投資基金一是看報酬率,二是看基金前景。若是買產業型基金,買了就不賣,還必須放20年,那絕對不能買在高點,否則就會熬得很久。

「產業型基金一旦反轉,要很久才能翻身,例如原物料可能要等個8年。一般人看不懂,知道某個產業現在不錯,但怎麼知道未來好不好?」所以不要挑選產業型基金(如替代能源等),也不要主題型基金(如品牌等),而是要選擇股票型基金。

林奇芬同樣認為應該選擇股票型基金。「不要去猜測產業,不然是一種風險,」她舉例,科技股在2000年前雖有一波行情,但2000至2007年表現並不突出,2007至2010年也表現不佳,2011、2012年以後才重返榮耀。

找績效好的標的 隨時汰弱留強

「產業型基金,波動大,回復力卻很慢,較適合懂市場的投資人。」林奇芬認為,對於台灣人來說,最熟悉的就是台股基金,屬性是波動大、成長也大;美股基金,不但組成企業多元、標的多、長線成長性大;還有亞洲區域型基金,因為亞洲國家將持續高成長格局。

蕭碧燕舉例,一檔基金你要放好幾年,如果是印尼、印度基金,你可能會有點擔心;但若是亞洲區域型基金你大概比較不會害怕,美國基金理論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決定買哪一個區域或市場的基金,接下來就找績效表現好的標的。

林奇芬解釋,如果打算買美股基金,先把報酬率排行榜拿出來看一看。1年期績效排名至少要在前20名,買進之後還要時時檢視,最近6個月、3個月的績效有沒有落後?落後的話就要剔除。如果排名都在前面,就繼續持有。

(原載於財訊趨勢贏家特刊《6堂課教出富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