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26日電)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今天指出,防疫有成,使台灣被看見,生活不需有太大改變,但全球數位轉型速度因疫情而飛速發展,面對不停歇的數位浪潮,台灣數位轉型仍然相對緩慢。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由26日起至30日舉辦「眺望~2021產業發展趨勢」系列研討會,今天以「開幕研討會」拉開序幕,邀請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現任台灣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暨AI公司iKala獨立董事簡立峰,專題演講「後疫2021數位商業新主流」。
簡立峰表示,疫情爆發後,世界變得很不一樣,遠距辦公將成新常態,科技、電商產業發展大者恆大、發展兩極化,在台灣,外送興起也帶來新的餐飲業模式,估計未來無店面、中央廚房模式的外送經濟將攻佔餐飲業3成市場。
簡立峰指出,倒回去看從疫情發展至今,台灣相當幸運,因此被世界看見,資金、人才、資訊流(如數據中心)逐步回流,防疫有成,使工作、生活無需有太大改變,只需戴著口罩;不過,對比因疫情嚴重、以近2倍速度成長的全球數位轉型速度,台灣增速約僅3成。
簡立峰說,商業創新要成功,永遠需早先一步看見需求,因疫情使全球數位轉型變快的同時,原本數位轉型就比較緩慢的台灣,相對又再變慢;舉例來說,因疫情可控,線上學習、智慧醫療的發展等零接觸商機,台灣相對其他國家並未有顯著成長。
在世界各國,遠距工作型態已隨疫情而成型,簡立峰舉例說,矽谷興起工程師回鄉遠距工作潮,連日本都在改變,可以思考的除科技應用商機,還包括工作型態。
但是當遠距工作來到台灣的時候,簡立峰擔心,年輕人有多少把握能拿到工作,是否具足夠表演力、精準表達能力,在視訊會議中脫穎而出。
展望後疫情時代,簡立峰表示,台灣雖然為數位科技大國,半導體30年不敗,但目前仍未看到「下一代科技」的出現,缺乏大規模創新產業,而這或許與內需市場不夠大、選擇發展市場不對有關。
簡立峰認為,受政治影響,數位世界大致分為中國網路及非中國網路,台灣雖講中文,但進不了中國網路市場,也同樣是因為講中文,難以打進非中國網路;但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台灣位於東亞中心點,日、韓、東南亞各國均講不同語言,不被中國視為主流市場,又離美國市場遠,反而適合台灣新創產業向外發展市場。(編輯:郭無患)1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