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畫不入畫》

分享到

在挑選藝術作品的過程中,無論面對的是繪畫或雕塑,人們常會帶入自身美感,並極其「主觀地」認定,畫面中的某個部分應當怎麼改良,才會更加順眼及「入畫」。
 


台灣藝術家 陳敬元 作品

陸潔民老師曾提到,具長年銷售經驗的畫廊老闆面對此情況時,第一時間並不會去違逆買家的意願。若更動之處不是過於複雜,為了經營的藝術家能受到藏家的青睞,更會建議藝術家依照購買者的意願,而去變更畫面原有的設定。唯有一個前提,「藏家必須先將全額付清」。
 


台灣藝術家 羅展鵬 作品

而往往的結果便是,雖然藝術家以信手拈來的靈動技巧,將畫面分毫不差地調整至藏家所「指定」的位置,然而整體畫面卻像拼錯位置的拼圖般,失去了原有的完美平衡。此時已支付全額的收藏家,只好自討沒趣的接受不甚入畫的「新畫面」;或是再拜託原作者,將作品復原回原本什麼都沒發生過的樣子。
 


台灣藝術家 陳擎耀 作品

#若未要求全額付清將成雙輸

#此情況更常發生於設計產業

#藝術品訂製前更須多加溝通

#何不讓購藏的緣分自然發生

推薦閱讀

2021-02-03 09:00:00

嫌貴是天性

2021-01-27 09:00:00

人生貴在自我實現

2021-01-20 09:00:00

《公仔改色之必要性與無限迴圈》

2021-01-06 09:00:00

2019秋拍觀後感

2020-12-02 09:00:00

顏料未乾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