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6日電)國發會今天通過農委會農產品冷鏈物流與品質確保計畫,4年編列新台幣84億元經費,預計在台南、屏東、雲林建立區域冷鏈物流中心,盼減少產品損耗10%,未來也能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
國發會今天舉行第81次委員會議,並在會後舉行記者會。國發會今天通過農委會「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在2021到2024年間編列總經費84億元,規劃建立農、漁、畜產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與營運能力。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蔬菜、水果、漁產品都很優質,但現代化過程仍有不足,希望透過建構冷鏈系統,減少損耗、提升品質、延長保存期限,一方面可以開拓國際市場,也能在產銷失衡時發揮調節供貨效果,提升農民收益,讓消費者購買到新鮮產品。
胡忠一解釋,農產品可能運日本要4天、南美洲要45天,各國還有不同檢疫標準,因此針對重要內外銷品項,像是蔬菜類的萵苣、洋蔥、小番茄,水果類的鳳梨、釋迦、芒果、香蕉等,以及花卉類的文心蘭、火鶴、百合等,建立農產品全程冷鏈外銷及長程貯運示範模式,確保各國消費者能享受到新鮮產品、拓展外銷市場。
胡忠一表示,農委會也預計在雲林、台南、屏東等地規劃總共2到4個農產品冷鏈區域物流中心,讓農產品可以在產地馬上做檢疫與加工處理,減少能源消耗、廢棄物也能當地處理完畢;也會在重要批發市場升級冷鏈設備。
農委會報告也指出,計畫將減少目標產品損耗10%。畜產品方面,透過產地肉品市場冷鏈示範與升級設施,可增加15%凍存量能,提高產銷調節彈性,並增加冷鏈販售量20%。水產品方面,透過各項冷鏈加工設施升級,將可增加2萬3000公噸冷凍倉儲能力,以及1萬2000公噸加工產能。(編輯:潘羿菁)1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