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1日電)台灣中油在非洲查德礦區採出首油運返高雄大林廠,外界質疑中油讓渡礦區股權,中油發言人張瑞宗今天解釋,礦區獲利不夠支付探勘成本,為分散風險才讓渡,而中油仍有經營權。
查德礦區奧瑞油田是台灣中油首次以國際礦區經營人角色主導探勘,過程歷盡艱難。第一船原油抵台典禮,由中油董事長歐嘉瑞等人共同開閥啟動卸油作業。典禮會場在大林煉油廠碼頭,由當地高雄市鳳林國小鑼鼓陣熱鬧開場,隨後播放「查德紀實影片」呈現近15年來台灣中油在查德從測勘、鑽探到開發生產的實績,以及敦親睦鄰、送愛到非洲的成果。
歐嘉瑞表示,查德奧瑞礦區是台灣中油首次以礦區經營人身分進行探勘,並進入開發生產,礦區生產的第一船原油,10月從非洲喀麥隆港口輸出,在國人引領企盼下抵台,代表台灣中油海外探勘40年來重大里程碑,也證明台灣中油具備獨立探勘開發油氣資源能力。
歐嘉瑞說,這次的成功是結合台灣中油各個領域的專業,也是全體員工努力成果,未來將複製查德成功經驗,持續拓展具潛力的礦區,為台灣探尋更多油氣資源,具體實踐台灣能源自主的政策願景。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今天在典禮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首批運回的有95萬桶原油,其中有30%,也就是14.25萬桶是查德政府歸墊給中油的墊付款。
針對查德礦區投資名單,有3名股東持有股權,包括中油35%、海南華信國際投控35%、查德政府30%,中油主導性因此遭質疑。張瑞宗說明,目前評估查德礦區的蘊藏油量約有3400萬桶,雖然從查德首油開發生產起,扣掉開發成本可以獲利,但並不足以支付探勘時期的成本,更何況在105年讓出權益時,查德政府也還沒核准礦區開發生產,因此找專業廠商分散風險有其必要。
他指出,查德礦區若產能全開,每天約可以生產9000到9500桶,目前一天約僅生產5800桶。而當初探勘墊付的錢,查德也會用油來歸還,像是這批當中的14.25萬桶權益油即是查德墊付款,樂觀預估可在116年歸墊還完。
張瑞宗也表示,中油仍是礦區經營人,而且有三層合約確保,國人可以放心。未來也會以查德政府持續歸墊權益油的方式進行。當然若油價上漲是好事,會繼續複製這樣的成功模式。
至於為什麼不在查德當地販賣採到的油,張瑞宗表示,就算不運回來,國內本身還是會因低硫油需求,每年從西非進口300萬到600萬桶原油。加上這次的查德礦區原油非常適合生產燃料油,未來會視國內需求跟國外情勢調度。他說,中油陸續派駐查德工作人員超過160人,目標就是希望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前往海外有開發價值礦區,增加國家油氣權益,符合能源自主目標。
台灣中油在民國95年1月以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OPIC)非洲公司名義,向查德石油部取得三區塊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的礦區探勘專屬權,歷經3年的測勘於99年成功鑽獲原油。
接下來10年間,中油在查德礦區完成震測以及鑽探工作,陸續發現新油藏,具有商業開採價值;106年7月查德礦區奧瑞油田取得開發生產執照,正式進入25年的開發及生產期,陸續完成基地建設、地面處理設備、原油外輸管線及鑽井工程等開發工作;109年初迎來第一桶油,並於11月底運抵台灣。(編輯:孫承武)1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