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5日電)疫情陰影未散之下,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仍能寫下2.54%的好成績,放眼全球也是相當亮眼的表現;但有項數據值得關注,疫情導致消費大幅縮減,加上資金匯回,使得超額儲蓄「暴衝」,一舉飆破新台幣3兆元。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而超額儲蓄占國民所得毛額(GNI)的比率,即是「超額儲蓄率」,當超額儲蓄的數字愈高,代表國內資金閒置情況愈嚴重。
觀察台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關,超額儲蓄率則在2013年便已超過10%,2017年更衝上15.15%的高點,凸顯國內閒置資金亂竄,卻未能有效引導到投資、建設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超額儲蓄連年處在2兆元以上的高水位,主計總處8月時估2020年、2021年超額儲蓄分別為2.47兆元、2.70兆元,但11月底最新發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今明年超額儲蓄大暴衝,分別跳升至3.05兆元與3.01兆元。
台灣超額儲蓄水位激增,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點出3大因素,其中也不乏疫情帶來的影響。
首先,今年爆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台灣受惠於5G布建、遠距商機及電子新品備貨需求,出口寫下亮眼成績,也是今年經濟成長率得以大幅上修的關鍵。
其次,儲蓄可簡單理解為可支配所得減掉消費,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國人出不了國,民間消費失去一大塊,蔡鈺泰坦言,就算國人不能出國,轉在國內消費,力道依舊有限,主計總處最新預測因此下修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至-2.52%。
綜合上述2點原因,蔡鈺泰解釋,當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所得隨之增加,今年消費又受到疫情衝擊明顯縮水,所得增加、消費減少的情況下,超額儲蓄自然向上攀升。
據主計總處最新預測資料,國民儲蓄毛額足足比8月預測值多了逾5700億元,與超額儲蓄(國民儲蓄毛額-國內投資毛額)成長大致相符。
此外,美中貿易戰、武漢肺炎疫情接連爆發,加速台商回流、供應鏈移轉,蔡鈺泰也說,以2020年的情況來看,海外資金匯回確實是推升超額儲蓄的原因之一。
對於台灣今明兩年超額儲蓄規模飆上3兆元,蔡鈺泰認為不須過度憂慮,因超額儲蓄規模攀升有短期因素,另一方面,外界抱持憂心態度是擔心資金無法流向實體投資,但台灣民間投資在去年基期已高的情況下,今年仍能維持正成長,是相當正面的訊號,「不覺得(超額儲蓄)是太大問題」。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則指出,今年台灣超額儲蓄率雖然升至15.02%,明年就回落至14.39%;她認為,只要疫苗研發順利,隨著疫苗問世、疫情受控,民間消費動能會慢慢回升,加上國內投資持續成長,超額儲蓄率應不會繼續攀升。
高仙桂直言,國內投資有3大力道支撐,一是台商回台趨勢延續,二是全球開始發展「去中供應鏈」,台灣具備產業實力,是最好的合作夥伴,近期也陸續看到國際大廠來台投資,第三,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以及危老都更;這些因素有助於引導資金流向實體投資,不只推升投資率、收斂超額儲蓄,更能挹注經濟成長。(編輯:潘羿菁)1091205